首页 > 绿色校园 > 哲学 > 哲学的故事(15篇)

哲学的故事(15篇)

   来源:学问馆    阅读: 7.23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哲学的故事1

炫耀的代价

哲学的故事(15篇)

青蛙与两只大雁是好朋友。秋天来了,大雁要飞往南方,大雁对青蛙说:“要是你也能飞上天多好呀!”青蛙灵机一动,让两只大雁衔住树枝的两端,自己咬住树枝的中间,三个朋友一起飞上了天。地上的动物们看见青蛙也上了天,都不禁好奇地问:“是谁这么聪明呀?”青蛙听了,喜不自禁,张开嘴就回答:“是……”就重重地从天上摔了下来。事后,青蛙总结说:都是炫耀惹的祸。

在朝鲜的山林中,有一种山鼠,特别善长储藏粮食,它有两个洞穴,一个用来居住,另一个洞穴深达一米,专门用来储存粮食。每天这种老鼠从早到晚,忙忙碌碌地不停地寻找食物,一点一点地把粮食放进洞里积攒起来,当一个洞穴被它塞得满满的时候,它就兴奋地在洞穴附近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又蹦又跳,就像一个农民秋收时粮谷满仓时在庆祝丰收一样。

每当看到这种山鼠兴奋不已地在炫耀时,护林员最高兴,原来他发现,山鼠一兴奋蹦跳,叫叫嚷嚷,就意味着山鼠的洞穴里塞满了粮食。粮食对于护林员来说显得特别重要,朝鲜是一个多山地的国家,粮食经常歉收,人们难以果腹,于是很多护林员就想到了从山鼠的'洞穴里挖取粮食来弥补歉收的不足。

护林员找来铁锹,在山鼠的洞穴里,不费多大的力气,眨眼工夫就把山鼠存储的粮食挖了出来,一个洞穴可以挖出四五斤,不费多大的力气,就能挖到四五斤粮食,护林员乐此不疲。看到自己辛辛苦苦储存的粮食被人挖走,山鼠心有不甘,就在远处哀号,甚至跑到人的面前冒着被人拍死的的危险对着人龇牙咧嘴,可护林员不为所动,毫不留情地拿走了山鼠辛辛苦苦储存的活命口粮,山鼠见此悲痛欲绝,爬到有枝杈的树上,头朝上,身子朝下,吊死在树杈上。

青蛙和山鼠的悲剧告诉我们:炫耀像冰块,一见到太阳就会融化,炫耀是要付出代价的;炫耀就像孔雀开屏,开屏时的孔雀是无法飞起来的。保持一颗平常的心,宠辱不惊,才可能避免悲剧的产生。

哲学的故事2

李嘉诚在教育子女方面是很成功的,他的两个儿子在商界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大儿子李泽钜帮助其父亲打理家族传统生意,二儿子李泽楷在新闻媒体、数码港、电讯盈科等业务上接连取得令人注目的业绩,靠自己的奋斗赢得”小超人“的美誉。李嘉诚对孩子的教育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做正直的人,要注意考虑对方的利益

做正直的人,李嘉诚的这种思想由来已久。那是1943年的事情,父亲刚刚去世,为了安葬父亲,李嘉诚含泪去买坟地。卖地给李嘉诚的人,是两个客家人。李嘉诚将买地钱交给他们,并坚持要求去看地。这两个人看李嘉诚是个小孩子,以为好欺骗,就将一块埋有他人尸骨的坟地卖给他,并用客家话商量如何掘开这块坟地,将他人尸骨弄走。

可是,李嘉诚听得懂客家话。他震惊地想,世上居然有如此黑心、如此挣钱的人。甚至连死去的人都不放过;想到父亲一生光明磊落,即使现在将他安葬在这里,九泉之下的父亲也得不到安眠的。

李嘉诚深知这两个人绝对不会退钱给他。就告诉他们不要掘地了。他另找卖主。这次买地葬父的一番周折,深深地留存在李嘉诚的记忆深处,使他不仅上了一堂关于人生、关于社会真实面目的教育课,而且对于即将走上社会,独自创业的李嘉诚来说,也是面临在道义和金钱面前如何抉择的第一道难题。这促使李嘉诚暗下决心;不管将来创业的道路如何险恶,不管将来生活的情形如何艰难,一定要做到;在生意上不能坑害人,在生活上乐于助人,做正直的人。

李嘉诚不仅自己坚持做正直的人,而且还着力培养孩子们这种美德。小儿子李泽楷曾说:”我从家父那里学到的东西很多。最主要的是怎样做一个正直的商人。以及如何正确处理与合伙人的关系。李嘉诚常常教育俩个儿子,要注意考虑对方的利益,不要占任何人的便宜。

2。注重孩子的文化教育

李嘉诚对孩子的教育开始很早,当李泽钜和李泽楷八九岁时,每当董事局要开会,他们兄弟俩就会坐在专门为他们而设置的小椅子上。进行独得的商业熏陶。不仅如此,李嘉诚既具有细心又有耐心,总是在会后鼓励两兄弟提出不懂的问题,然后认真地进行解答。两个儿子称赞父亲是最好的商业教授。

当两个儿子读完小学和中学后,李嘉诚就将他们送到国外留学(微博)深造,从他们自身条件以及能力方面打下坚实基础。李嘉诚说在西方先进国家留学深造,既可以优先吸纳国外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又可以使他们充分运用自己的眼光去看待外面的世界,去增长他们的见识,一如俗语所说的“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家长需知勤力求学固然重要,但如果只是闭门读书,根本不认识外面的新生事物,则只是一个书呆子。

3。教育孩子不要过于计较个人得失

李嘉诚言传身教,为孩子树立勤俭节约,不计较个人得失的榜样。甚至到他成为巨富时,他的日常生活中仍然十分平淡。克勤克俭、不求奢华、他带的是廉价的日本表,穿的是十年前的`西装,居住的是三十几年前的房子。他要求孩子们养成勤俭节约饿习惯,当孩子在美国留学时,鼓励孩子勤工俭学。李嘉诚教育孩子们,创业之初,重要的是抓紧机会锻炼自己家,使自己学到真正的商业本领,而不要其计较个人的得失。

 4。给孩子磨砺的机会

为了培养孩子们独立处事的能力,能更多的积累商业经验,李嘉诚允许两个儿子在大学毕业后,各自在加拿大创业一段时间,以证实自己的才华。当儿子李泽钜在温哥华发展物业的过程中遇到种种困难时,李嘉诚总是信赖儿子的意见,放手让他去处理每一个难题。苦尽甘来后,李泽钜也由此得到了面对各种创业艰辛的信心。

 5。告诉孩子处世哲学

李嘉诚认为,作为企业家,每时每刻都在与人打交道,注意人们怎么想,怎么做,以及做什么都是日常工作中的一种必要。李嘉诚告诉孩子们:“工商管理方面要学西方的科学管理知识,但在个人为人处事方面,则要学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不断修身养性,以谦虚的态度为人处事,以勤劳、忍耐和永恒的意志作为进取人生的战略。”

不仅如此李嘉诚还总结出前人的养身之道来教育孩子怎样重承诺。他说:“如果要取得别人的信任,你就必须重承诺,在作出每一个承诺之前,必须经过详细地审查和考虑。一经承诺之后,便要负责到底;即使中途有困难,也要坚守诺言贯彻到底。

在李嘉诚的培养下,两个儿子都能独立处理加拿大世界博览会旧址的庞大发展规划,以及策划收购美国哥顿公司”垃圾债卷”等一系列大动作中,都表现出惊人的胆识和灵敏的商业头脑,李嘉诚曾自豪地说:“即使我不在,凭着他们个人的才干和胆识,都足以各自独立生活,并且养家糊口,撑起家业。”

哲学的故事3

下午1点30分,Reck站在一栋大厦下的门前看了看表,距离面试还有三十分钟,Reck在大厦边上找到一张小长椅,决定休息一会。

昨晚刚写好论文,忙到了凌晨4点,然后在早上10点起来,收拾后坐了两个小时汽车到这里,这一切让Reck耗尽了精力。坐在椅子上的他就要睡着了。

忽然,从远处飘来一阵香味,是包子的香味,肚子一阵回响,此时,Reck才想起,什么文件都带了,就是没有带午餐,也该治治自己的肚子了。

卖包子的小摊是在大厦旁边的一个小绿地上,一个上年纪的老太太很安逸地靠着栏杆上打盹,与匆忙而过的人群形成鲜明对比。其实也不算什么小摊,就是一个小车,上面放着个蒸包子的炉罢了。Reck就像发现了世外桃源一般小跑过去,挑了两个大的肉包,就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包子太热了,Reck十分享受地向天空吐了一口热气。

寒风吹来,Reck的脸感到一阵清凉,烦恼随即而来:来上海半年了,这已经是第四份工作了,假如还有没有找到让自己舒服的工作的话,他就只能回家找了。Reck抬头看了看他将要参加面试的大厦,至少有40层楼高,高处的玻璃窗在正午太阳的照射下泛着绿光。

他面试的地方在19楼,是一家外企,这次应聘的工作和从前不同,是做策划。他的英文名字是在第一个公司起的。当时那家公司问他有没有英文名字,瞬间掠过的是刚读完的一本书的英文名字,叫做《Reck life》,关于一名打杂的海员的生活的。他脱口而出,Reck!随后他的工作和书中主人公一样,就是打杂,堂堂一个业务助理居然还要倒垃圾,给同事倒茶,买早餐。

第一个月结束,Reck就走了,后面两家公司是外企,是翻译和文案,都是Reck自己申请离开的,原因是工作重复无聊,让他失去了工作激情。

“上海,大城市吗?真的很有钱吗?”Reck仰望着浦东一栋栋的高楼,叹了口气。

“上海的钱确实很多。”声音柔弱,微薄,是从栏杆上的老太太口中发出的。

他反问老太太:“老太太,上海的`钱真的很多吗?你一天能赚多少?”

“赚不了多少,怎样?我的包子不错吧?”

“还行吧,对哦。老太太你有没有孩子阿?这么大年纪还卖包子?”

老太太一听,看了看包子说:“她们就是我的孩子。”

“什么?”

“我每天都会全心全意地去做这些包子,他们就像我的孩子一样。”

“呵呵,老太太你很敬业阿!”

“包子不好,怎么会有人买呢?怎样卖高价钱呢?卖完包子后,我都会问客人觉得包子怎样的。看看我的包子味道有没有改进。”老太太说完后,轻轻地笑笑,“这样每天都会有所等待,有值得开心的事情。”

站在寒风中,Reck呆了,他没想到自己的思想连一个卖包子的老太太也不如。

对啊,每份工作都是浅尝辄止,都没有了解太多就走了,自以为工作不适应自己,其实是自己不适应工作,工作其次,自己有没有学习到内容,有没有长见识才是最重要的,就像做包子不是全为了做包子,为的是让自己进一步学习。

Reck终于想通了,迅速走进大厦,老太太追了过来,Reck笑了笑,说:“谢谢你啊,老太太!我想通了。”

老太太被弄得莫名奇妙,但还是说了句:“年轻人,包子好吃也要付钱啊!一个包子两块!”

哲学的故事4

老麦克是一个狂热的蝴蝶爱好者,虽然拥有一家很大的公司,但工作之余,他还是把精力投注在自己的爱好上。在他的收藏室里,各种珍奇蝶类的标本,令人叹为观止。在他的影响下,他的家人爱蝶成痴。

一年夏天,老麦克带着妻儿去非洲度假,他们想寻找传说中的金光凤蝶。这种蝶是金凤蝶中的一种,极其罕见,而且美丽异常,只在非洲的原始丛林中才有可能看见。老麦克想做一个金光凤蝶的标本。

他们携带了足够的食物,林中危险隐伏,走了一天也一无所获。他们在丛林边缘的一户人家借宿一夜,第二天一大早,又步入丛林。

老麦克的儿子二十多岁,一边在前面开路,一边大声地叫父母跟上。渐渐地,他们进入丛林深处,身边的树木高大起来,越是这种少有人迹的地方,希望越大。林中枝叶密布,已经分不清方向,他们凭着感觉向前行进。

忽然,开路的儿子停下来,侧耳倾听,远处传来一阵密集的沙沙声,仿佛微风吹动细草,响声越来越近,正在这时,前面忽然出现许多野兽。

老麦克一家忙躲在树后,紧握手*,但那些野兽看也不看他们一眼,就飞快地跑过,好像后面有什么可怕的东西正在追赶它们。

一见此景,老麦克说:“不好,前面也许有什么凶猛的动物。”此时,“沙沙”声已经逼近,仿佛从四面八方传来。

还没跑出多远,他们看到了极其恐怖的一幕。只见数不清的绿色虫子从四面涌来,虫子有两三寸长,如一层绿色地毯般蔓延过来。

虫子越来越多,越来越厚,许多没来得及逃走的动物顷刻间被它们湮没。虽然虫子不食肉,可是,它们数量太多,它们会爬进鼻子里、嘴里,使动物窒息而死。虫子所过之处,所有的树叶和草叶被一扫而光。

老麦克拉着妻儿狂奔,但虫子爬行的速度极快,少顷,他们陷入虫子的海洋。

就在这时,老麦克发现了一条从树上垂下来的藤蔓,大喊:“快爬上树去。”三个人抓着藤蔓,蹬着树干,艰难地爬上了树顶。

四下一望,无边无际的虫子,还在奔涌。

刚喘了一口气,他们忽然发现虫子正向树上爬来。

老麦克忙说:“快把树叶摘掉。”

他们急忙把栖身处的'那个粗大树枝上的叶子摘下来,果然,虫子没有爬过来,吃光了其他的叶子,它们就爬下树去了。

惊魂甫定,老麦克看了一下手表,已近黄昏。

老麦克安慰脸色苍白的妻子:“别怕,虽然咱们下不去,但暂时还是安全的,它们总会爬过去的。”

这时,虫子们已经停了下来,“沙沙”声顿止,这样一来,他们的希望顿时落空。

蜷缩在树上,他们吃了一些食物,天色黑了下来,他们不敢闭上眼睛。

第二天清晨,那些虫子仍然一动不动,林中死一般的寂静。

老麦克忽然发现,这些虫子的颜色已经起了变化,不再是绿色,而变成浅浅的黄色。他们只有继续等。

到了下午,有些虫子慢慢地动了。

老麦克一家惊奇地看着,虫子们微微抖动着,却不是爬行。过了许久,忽然从虫子中飞出一只巨大的蝴蝶,在斑驳的阳光中,闪耀着金光。

那是金光凤蝶。老麦克一家人的心脏,几乎停止跳动。接着,金光凤蝶越来越多,漫天都是舞动的美丽身影,满地的虫子,已经成了一层遗蜕。老麦克一家不禁泪流满面。

后来,老麦克把公司交给儿子,他说:“孩子,记得非洲之行吗?我们的事业和生命都是如此,那些虫子就是挫折和磨难,那条藤蔓就是机遇,我们躲在树上,就是等待,绝境中的等待。最后,看见我们的梦想正在飞翔。万事都是这样,希望你能记住。”

带有禅理的哲学故事【9】

哲学的故事5

我在疯人院的花园里遇到一个青年,他秀丽苍白的面容上充满了奇怪的神情。

我挨着他一起坐在长凳上,问他:"你为什么坐在这儿?"

他诧异地注视着我,说道:"你问的.问题很不恰当,不过我还是愿意回答。我父亲一心要把我塑造成他的样子,我叔叔也是如此。我母亲则希望我像她自己的爸爸那样。我姐姐举出她精于航海的丈夫作为我最好的榜样。我哥哥让我像他那样成为运动员。

"我的老师们也是如此。哲学博士,音乐教师,逻辑学家个个都决心要我和他们镜子里的脸一模一样。"

"所以我来到了这里。我发觉这里比较合理。至少,我能成为我自己。"突然,他转向我说道:"告诉我,你是否也是被教育和规劝赶到这里来的?"

我回答他:"不,我进来看看。"

他说道:"哦,原来你是和疯人院隔墙的病人。"

哲学的故事6

1、有一天,我和外公去菜园子给菜浇水,外公带了一个水壶,领着我来到离菜园子不远的一个空房子里,空房子里有几个大水缸,上面都盖着盖子,也不知道哪个里面有水。外公走到一个水缸跟前,抬手拍了拍那个水缸,摇了摇头,说这个里面没有水,又继续往前走,一个个地拍,一个个地听,拍到第四个缸的时候,外公说这里面有水,就把缸盖打开,里面果然装满了水。外公灌了满满一壶,往回走的时候,我问外公:为什么拍一拍就能知道里面有没有水呢?外公说:装满水的缸拍的时候不很响,没有水的空缸拍的时候就会很响,所以就能判断出来哪个有水哪个没有水了。

其实人也是这样,真正有水平的人,从来不张扬,总是安安静静的;而那些整日里夸夸其谈口若悬河的人,其实并没有真才实学。

2、去省美术馆参观画展,我走到一幅很大很大的壁画前面,只见上面画了很多五颜六色的东西,究竟画的是什么东西,我看不出来,于是就在那仔细观察,仔细想,但过了一会,还是没有看出来,就不看了,打算先去看别的画。当我走到另一幅画跟前,再回头从远处看刚才那幅壁画的时候,一下子就看出来了,原来画的是山峰和云雾。刚才之所以没有看出来,是因为我离那幅画太近了的缘故,离远一点就很容易看出来了。

距离就是这样一种奇怪的东西,所以,如果你想了解一个人,那么就和他保持一定的距离,这样才能真正认识他。

3、小外甥在院子里玩,他的面前放着一张桌子,他想跳到桌子上,但跳了几下没能跳上去,他想了想,退后了几步,向前猛跑了几步,一下子就跳到了桌子上。

在前进的路上,有的时候,我们遇到了阻碍,阻挡了我们的发展道路,这个时候,如果我们能够退一步,不失为一个明智之举,退一步,有时是一种必须。

4、我六岁那年,父亲领着我去村外放牛,我高高兴兴地跟着父亲跑,一不小心被脚下的一块石头绊倒了,好在摔得不重,我爬起来,拍了拍身上的灰,继续跟着父亲向村外走去。回来的路上,我只顾着快点回家吃饭,又被那块石头绊倒了。父亲看见后就对我说:“来的时候已经被这块石头给绊倒过一次了,就应该长点记性,哪能又让它绊倒一次呢!”

成长的路上,我们都难免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人可以犯错误,但不能犯相同的错误,不能在同一个地方栽倒两次。

5、姐夫家新买了一辆农用汽车,买回来以后,姐夫每天开着车满大街转悠,车上什么也不拉,就是在空跑。我有些不解,就问姐夫为什么要开着车空跑,姐夫告诉我说这是在磨合。他说每辆新车出厂以后,由于所有的零件都是新的,所以各部位零件相互之间咬合得不是那么密切,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才能好。

新婚夫妇之间也需要一个磨合的过程。两个原先各自独立的男女结合在一起,一开始肯定要有一些不适应,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双方增进了了解,适应对方的习惯,才能快乐的生活在一起。

6、小的时候经常去打鸟,于是大人就常用这样一道老掉牙的题来考我们小孩:树上有十个鸟,用枪打掉了一个,还剩几个?答案是一个不剩了,因为另外的九只鸟也给吓跑了。

我家楼下有一个小杂货店,老板娘很不会做生意,有的时候顾客买到了质量有问题的商品,找到她的时候,她就对顾客恶语相向,还谩骂顾客,一点点的,周围的人都知道了她家的服务态度不好,就都不去她家买货了,没过半年,她家只好关门。其实,我们那里的`住户有一百多家,和她吵架的也就五六家,但因为得罪了五六家人,所以坏名声传出去了,其他那些人家也就都不来了。

7、我家的园子里有一棵果树,爸爸每到春天的时候就会用剪刀给果树剪枝,我问爸爸为什么要给果树剪枝,爸爸回答说,如果果树不剪枝,那么它的营养就会分散,营养一分散,果子就长不大,剪掉多余的树枝,使营养能够集中供应到保留的那几棵树枝上,那么上面的果子就会长得又大又好吃。

许多人在年轻的时候,会为自己定下许多理想,同时学习许多种不同类型的知识,想把自己培养成一个无所不能的通才。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人不可能什么都精通,结果是样样通样样松,什么都会一点,却又没有一样精通。学贵专精,把不适合自己的那些理想剪掉,把有限的精力集中在一两项专业上,那样才能有成就。

哲学的故事7

德维希·费尔巴哈(1804年7月28日-1872年4月13日),德国旧唯物主义哲学家。1804年7月28日生于巴伐利亚,卒于1872年4月13日。他批判了康德的不可知论和黑格尔的唯心主义,恢复了唯物主义的权威;肯定自然离开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时间、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人能够认识客观世界;对宗教神学进行了有力的揭露和批判。但他抛弃了黑格尔的辩证法,他的唯物主义依然是形而上学的,社会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
  费尔巴哈先在黑森州的海得尔堡学习神学,受到当时教授的影响,对黑格尔的哲学感兴趣,不顾父亲的反对,到柏林跟随黑格尔学习哲学,两年后,他成为“青年黑格尔学派”的成员。
  1828年,他到纽伦堡附近的埃尔兰根学习了两年自然科学,并任大学讲师,1830年匿名发表了第一部著作《论死与不朽》,抨击个人不朽的概念,拥护斯宾诺莎的人死后会被自然重新吸收的哲学。他的这种激进思想加上不善演讲,他一直在学术界无法取得成功,并被永远驱逐出大学讲坛。只能依靠他妻子在一座瓷厂中的股份生活,居住在纽伦堡附近的勃鲁克堡。
  1834年发表了《阿伯拉尔和赫罗伊丝》,1838年发表《比埃尔·拜勒》, 1839年发表了《论哲学和基督教》,宣称“基督教事实上不但早已从理性中消失,而且也从人类生活中消失,它只不过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概念”,公开反叛当时的观念。同时发表了《黑格尔哲学的批判》,对黑格尔的唯心论作了分析批判。1841年发表《基督教的实质》,重申对基督教的看法,认为人就是他自己的思考对象,将宗教归结为对无限的认识。宗教“不过是对于知觉的无限性的认识;或者说,在对无限的认识中,有意识的主体以其自身本能的无限性作为认识的对象”。也就是说,上帝不过是人的内在本性的向外投射。这本书的第一部分发挥了“宗教之真正的或人类学的本质”,论及上帝作为“理解的存在”、“道德的存在或法律”、作为“爱”等方面,都是为了适应人类的本性的各种不同的需要。在这本书的第二部分,费尔巴哈分析了“宗教之虚伪的或神学的本质”,认为把上帝看成是离开人的存在而存在,会使人相信启示和奇迹,不仅会“损坏和消除人类的最重要的感觉,对真理的追求”,而且相信宗教仪式的“圣餐”和献祭,导致“必然的结果是迷信和不道德”。他认为基督教的上帝只是一个幻像,论及到其他学科时,尤其是哲学,他认为黑格尔的哲学是伪宗教的,他提出一种机械论的唯物主义。他的这本书被翻译成英语和法语出版。
  费尔巴哈不承认自己是无神论者,但这只是口头的,他的`所谓有神论实际就是通常意义上的无神论,他称之为人道主义的神学,以人为上帝,是力图应用主观的感觉恢复所谓的神性。
  在1848年到1849年间,德国各公国中出现的革命运动中,由于他对宗教的抨击,使许多革命党人将他看成英雄,但他自己从没有参加过政治活动,只作过一些演讲,全部精力用在写作上。但他明白地反对君主制度,认为“无限制的君主国乃是无道德的国家”,革命失败后,他公开责骂当时欧洲的反动局势,比做“空间略大的监狱”。1857年出版了《神统》。1860年由于他赖以为生的瓷厂倒闭,他只得离开在勃鲁克堡的家,搬到纽伦堡。只是由于朋友们的帮助,他才得以出版最后一本书《上帝、自由和不朽》(1866年)。1870年他加入了德国社会民主党。由于长时间的精力消耗,仅两年后的1872年在纽伦堡去世。
  费尔巴哈对反基督教的政论家有很大的影响,他的某些观点在德国教会和政府的斗争中被一些极端主义者接受。对卡尔·马克思的影响也很大,虽然马克思并不赞同他观点中的机械论,马克思曾写过《费尔巴哈论纲》,批判他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

哲学的故事8

寇准,你怎么看

宋太宗时期,寇准被贬至青州,寇准被贬去青州后,太宗经常闷闷不乐,经常向身边的人问起有关寇准在青州的情况。

第二年,寇准就被召回京师,拜为参知政事,至道元年(995年)又加给事中。

当时宋太宗在位日久,一直未立皇储。这件事也一直是令太宗头疼的事情,因为太祖赵匡胤死后,其子德昭未能继位;太宗赵匡义以皇弟身分践祚。并且太祖之死还有“烛影斧声”之谜,也就是说太宗有杀兄夺位之嫌。因此太宗传位,就面临两个选择:立自己的儿子,还是立太祖的.儿子,当时一般大臣都讳言立储一事。大臣冯拯曾上疏请立皇储,被太宗贬到岭南,从此朝野上下很少有人再敢议论此事。

寇准刚从青州还朝,入见太宗。太宗当时正患足疾,让寇准看过伤情后,深情地问道:“你怎么现在才回京?”太宗觉得有点过意不去。接着太宗便向寇准问起应立谁为皇太子。寇准已猜到太宗这次召见他的目的,他早已成竹在胸,但他并没有直接回答太宗的问题,他告诉太宗:为天下选择国君,不能与后妃、中官(太监)商量,也不能与近臣谋划;应选择众望所归者立为太子。太宗低头想了好久,屏退左右的人,轻声问道:“寇准,你以为襄王如何?”寇准心中暗喜,便顺水推舟地说:“知子莫若父。陛下既然认为襄王可以,就请决定吧。”第二天,太宗便宣布襄王赵恒为开封尹,改封寿王,立为皇太子。

一天,太宗与太子拜谒祖庙回来,京城的人们拥挤在道路两旁喜气洋洋,争着看太子。这时人群中有人喊了声“少年天子”,太宗听后很不高兴,便问寇准:“寇准,人心归向太子,将把我放在什么位置,你怎么看?”寇准连连拜贺说:“陛下选择的皇储深得人心,这是国家的福气。”太宗恍然大悟,赏寇准对饮,大醉而罢。

此后太宗更加依重寇准。有人给太宗献了个宝物:一通天犀,太宗令人加工成两条犀带,一条自用,另一条赐给了寇准。

时下流行的网络用语“元芳,你怎么看?”,套用在宋太宗和寇准君臣上,反映的是君臣间的鱼水关系,太宗有了疑问,寇准总能给予恰如其分的解释,让太宗的疑虑烟消云散,紧锁的眉头舒展开来。难怪寇准被贬期间,太宗会闷闷不乐,国有难事可问谁,寇准,你怎么看?

哲学的故事9

1、钱里有什么

农夫和赌徒走进同一家餐馆,每人挑一张桌子坐下来。

赌徒点了一桌子菜,要了一瓶酒和一笼蒸包。一瓶酒喝光了,一笼蒸包吃了两个,一桌菜,有的动了几筷子,有的一筷头也没动。

赌徒的肚子撑得像个大西瓜,他把几张百元钞票往服务小姐的盘子里一放,起身就走。

服务小姐叫住他:“先生,请稍候,还要找你10元呢!”

赌徒打了一响指,说:“不用找了。就算你的辛苦费吧!”

农夫点了一菜一汤一碗米饭。菜吃光了,汤喝光了,最后剩下一团米饭,他把它倒进菜盘里,盘子里的油被蘸得干干净净。

把最后一粒米送进嘴里,农夫叫道:“小姐,两分钱您还没找我呢。”

苏格拉底和他的学生把一切都看在眼里。

学生说:“这个农夫太小气了。瞧,那位先生多大方!”

苏格拉底说:“农夫的钱里有血汗,那个人的钱里有什么?”

2、人生的真谛

几个学生向苏格拉底请教人生的真谛。

苏格拉底把他们带到果林边,这时正是果实成熟的季节,树枝上沉甸甸地挂满了果子。“你们各顺着一行果树,从林子这头走到那头,每人摘一枚自己认为是最大最好的果子。不许走回头路,不许作第二次选择。”苏格拉底吩咐说。

学生们出发了。在穿过果林的整个过程中,他们都十分认真地进行着选择。等他们到达果林的另一端时,老师已在那里等候着他们。

“你们是否都选择到自己满意的'果子了?”苏格拉底问。

学生们你看着我,我看着你,都不肯回答。

“怎么啦?孩子们,你们对自己的选择满意吗?”苏格拉底再次问。

“老师,让我再选择一次吧!”一个学生请求说,“我走进果林时,就发现了一个很大很好的果子,但是,我还想找一个更大更好的,当我走到林子的尽头后,才发现第一次看见的那枚果子就是最大最好的。”

另一个学生紧接着说:“我和师兄恰巧相反,我走进果林不久就摘下了一枚我认为是最大最好的果子,可是以后我发现,果林里比我摘下的这枚更大更好的果子多的是。老师,请让我也再选择一次吧!”

“老师,让我们都再选择一次吧!”其他学生一起请求。

苏格拉底坚定地摇了摇头:“孩子们,没有第二次选择,人生就是如此。”

哲学的故事10

人生就是一场不停的战斗,就是一轮又一轮的竞技。在这个人生的竞技场上,人们每天都会面临看各种各样的难题和麻烦、许多的取舍和得失。只有你懂得给自己的心灵放个假,学会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把烦扰的问题理智化,你才能充满快乐,让生命时时绽放出夺目的色彩,给自己的人生一个博大的舞台。

在人生的的征程中只有时刻保持飞翔的人才能在挑战和危险来临的时候,从容应对,顺利度过。相反,如果你贪图安逸,不愿意吃苦,那么你终会落个一败涂地的下场。

认真对待你的每一份工作。生活和工作一样,不仅仅是一项任务,还是一种使命,而且这种使命是对自己的、更加充满无限可能的人生。

每一个人的生活都是由自己打造的,人们之所以后来会有各种各样或大或小的差距就在于是否把持住了自己,掌握住了自已,使自己始终保持一种前进的姿态,不管身处的环境如何的'不堪。

善于放低自己的姿态。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是一种生存的智慧,也是一种放低自己处世姿态的睿智和魄力尤其是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善于放低自己的姿态,一步一个脚印,更能实现自己稳步地上升和发展。

本书收集了形形色色的哲学小故事,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思想性。

一言以蔽之,让你在翻阅故事的过程中,给自己多一份安慰,多一份鼓舞,多一份力量,使你在生活困惑的时候点亮一盏心灯,在意志脆弱的时候重振生命的力量,在小故事中领悟大道理,成就大人生。

哲学的故事11

幸福来敲门,女记者却遭生死劫难

陈彤出生在浙江一个知识分子家庭,高考成绩十分优异的她,最终选择上了北京师范大学,在北师大一读7年,陈彤也羡慕那些谈恋爱、逃课、跳舞、到处疯玩的同学,但是不菲的奖学金能给她提供养活自己的生活费,所以她就成了“学术型拼命三郎”。

24岁,陈彤就取得了哲学硕士学位。那时候,她捧读的是《资本论》、《家庭私有制国家的起源》等枯涩难懂的哲学名著,平时根本不看电视剧,她更没想过,有一天自己会去编那些充满情感纠葛、家长里短的热播剧!

1993年研究生毕业后,陈彤直接进了中国青年报社。一开始,初入职场的她谨小慎微,连与人说话都小声小气,穿着打扮上更是尽显哲学女的呆板,她可以同一款牛仔裤买三条,轮换着穿了一个月,给人家一种“陈彤常年不换洗衣服”的错觉。

有一次同事对她说:“你不适合当记者,第一你留长发不职业,第二你不尖锐。”但就是这句话生生把一个白衣飘飘看似文弱的姑娘,逼成了短发齐耳尖刻无比的“杠头”。亮出风格后,陈彤不仅在工作上如鱼得水,连文字也变得俏皮快意了许多。

20xx年3月,她成为《中国青年报·青年时讯》编辑部主任兼总编辑助理。她的《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没有人知道你打算坏多久》、《风情万种》等作品一经推出,迅速成为畅销书。

20xx年5月,陈彤怀孕了,夫妻俩满心欢喜地期待着小生命的到来。然而7月的一天,陈彤突然呕吐,还差点晕倒在地……虽然怀有身孕,但她从未有过如此强烈的不适感,陈彤心里产生了一丝不祥的预兆。送往医院急救后,医生说陈彤罹患“恶性滋养细胞肿瘤”,就是俗称的“绒癌”。孩子保不住了,她的生命也危在旦夕!

祸兮福所倚,王海鸰教她当编剧

突如其来的打击,几乎将素来要强的陈彤击垮。化疗阶段,她的.头发全部脱落,看到镜中的自己,陈彤悲痛莫名。在医院治疗的半年多时间里,她历经痛楚、挣扎、失落和彷徨。以前,她是知名作家和记者,每天日子过得充实而精彩!如今久卧病榻,每每想到生命一旦就此完结,自己那些未了的夙愿……陈彤禁不住号啕大哭。

20xx年2月化疗出院后,陈彤实在太闷,又对未来充满恐惧,医院安排她每月做复诊,她则每周有事没事都去找医生。老公说,坏了,这是抑郁症的苗头!你现在的倾诉欲望太强了,性格也脆弱得不像你了。

幸好那位医生,不仅懂得医术,还懂得心理学。他一次次耐心地倾听陈彤内心的恐慌与落寞,最后给她指出一条道路,“你是一个记者,又出过那么多书,我建议你写一个长篇小说,要过程曲折结局圆满,以此作为对自己的一个祝福。这样还有助于你摆脱抑郁症。”

于是,陈彤把病痛中的感悟写进了她的书里。在小说《无限怀念,有限悲伤》里,一个生命只剩半年的女孩,找到曾经的初恋情人,希望与他共度最后的宝贵时光,但他犹豫了。最后,她愿赌服输,令人惋叹。

20xx年,著名作家、编剧王海鸰偶然看到了陈彤的书。写完《中国式离婚》后,王海鸰正陷入创作疲惫期,希望找一个助手,陈彤小说对情感的洞见,吸引了她的注意,她跟出版社编辑要了陈彤的电话。

接到电话时,陈彤正在医院做检查,得知身体已经基本康复,她高兴极了。一听说王海鸰邀请自己合写剧本,她还是吃了一惊,坦言自己只是个写小说写新闻的,对剧本一无所知。王海鸰邀说:“没关系,我欣赏你的文字,有我带着你可以的!”

于是,陈彤尝试着写了一集《新结婚时代》,然后就交给了王海鸰。王老师改了许久,满篇红字,却依旧夸她很有天分,只是不熟悉剧本写作。“剧本跟小说不一样,小说可以让你站在一个地方俯瞰众生;而剧本呢,是要站在角色中去写的……”王海鸰还告诉陈彤,电视剧里的台词要有“动作性”,能够起到推动剧情发展的作用。

陈彤说,那是她写作经历里最幸福的一段日子。耳朵里听到的永远是王老师的鼓励,对于技法上的生疏,她悉心教导,在剧本里一处处亲自修正,甚至不让她为故事大纲和分集发愁。到陈彤独立编剧的时候,更体会到王海鸰的传道法门对新编剧的重要,她教授的除了方法,最重要的是自信,呈现故事时心态的自由,以及不写无把握的故事。

接下来,陈彤一集一集地写,王海鸰帮她一集一集地改,而且一直以商量的口吻共同探讨。“整个剧本合作完成,开拍了,王老师才跟我说,她知道编剧特别脆弱敏感,所以非常注意保护我的创作状态,一些制片方、演员方面的负面意见,她都是过滤之后,认为确实有必要修改的才会跟我说。”陈彤觉得自己在初涉编剧行业时遇对了人,着实幸运!

“有一次去国内某知名导演的家里,看到剧本从门口一直堆到了洗手间。一个导演的家里都有那么多剧本,更何况影视公司呢?如果新人的剧本不能在10分钟内吸引影视公司,就会直接被枪毙掉。所以,王老师这位伯乐,让我转行当编剧时少走许多弯路。”陈彤说,王海鸰是她最感激的人。

与王海鸰合作几次后,陈彤开始尝试独立创作,由宋丹丹主演的24集电视剧《马文的战争》,是她编剧生涯的处女作。

《离婚律师》大火,哲学呆女成了“神剧女王”

在辞掉记者工作,成为一名全职编剧后,陈彤不仅敬业,也十分接地气。为了积累创作素材,她时常与菜市场的大嫂一聊半天,也能和跳广场舞的大妈们打成一片。

在写剧本之前就有“两性情感教母”之称的陈彤,每一部编剧作品都涉及到现实生活中鲜活的话题,她明白“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只写老百姓爱看的、能抓住社会热点问题的题材。在她与王海鸰合作的《新结婚时代》中,展现的是城乡差异、婆媳矛盾;《马文的战争》中是纠扯不清的男女情感;爱情片《我愿意》里,是优秀的大龄剩女寻找真爱……

《离婚律师》的剧本,陈彤前前后后写了好几年,期间《婚姻法》都出了新的司法解释,所以她要不停地写,不停地修改。这是继热播剧《一仆二主》之后,陈彤又一部倾尽全力的作品。而投资方也对得起陈彤的3年付出,《离婚律师》的拍摄投资高达1。3亿元,成为20xx年“最贵”的一部电视剧。据透露,姚晨在剧中穿的一件大衣就要20万元。

20xx年,对陈彤来说是个丰收年。先是她创作的电视剧《一仆二主》,被张嘉译、闫妮演火,3月19日播出后,一直稳居同时段电视剧收视之冠!8月20日,《离婚律师》在多家卫视黄金档完美收官,因极高的收视率和11亿网络播放量而获封“剧王”称号!

如今,陈彤已成为国内炙手可热的金牌女编剧,每部剧本的稿酬达到7位数。纵使如此,她还忙里偷闲,于今年8月1日出版了情感散文集《如果你爱上了藏獒》。

陈彤的文字俏皮快意,笔下的情感没有干巴巴的说教,有的是形象的比喻、透彻的分析;她的性格真诚爽朗,不做作不矫情。她有时候也会在博客上抨击一些生活中的不公现象,但这并不妨碍“神剧女王”对真实生活热烈的爱!

哲学的故事12

王守仁在黑暗的政治背景下坚持上疏,其结果应该是可以预见得到的,因为在他之前所有反对“八虎”的人都没有好结果,于是大家都不说话了。按理说,王守仁不过是兵部主事,一个微不足道的六品小官,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他完全可以不说,保持沉默。就是因为王守仁心中要“守仁”、要“阳明”,就因为他有圣人的梦想。“心犹在,梦就在”,他自始至终认为:这是圣人之志的一次实践,它体现了对正义正道的`敢于担当。所以,王守仁不甘寂寞,勇于挑战邪恶势力,勇于表达正义的意志。所以,王阳明不畏艰难,敢于袒露圣人胸怀,敢于探索从头再来的心路。

行刑后的王守仁在监狱中不知过了多久,他发现自己还活,既喜悦也悲愤。王守仁回忆的过去,少时立志做圣人,也尽力躬行此道。一旦找到了圣人之道时,竟然会发生如此巨大的转折。环顾破败的监房,凄惨的月光从屋顶的漏洞中洒下,王阳明想到了司马迁:“圣贤发愤之为作也”。一时间,古代的圣贤涌入在脑海中,王阳明顿时感慨万分:古代圣贤的生命均受到过痛苦的磨难,他们就是凭借着志向与理想来实现自己生命的超越,而让圣贤的精神永垂不朽。于是,蹲在监狱里,王阳明圣人情越发浓厚,心中一股神圣之气冉冉升起。王阳明推演周易,不是为给自己占卜,而是学习周文王表达自己不失的志向。王阳明有诗说:“我心良匪石”,没为过去行为而后悔,反而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圣人志向。王阳明不怕坐牢,“可怕俯仰天地间,触目俱浩浩。”正是这种“心底无私天地宽”的情怀,使王阳明在任何情况下不轻易改变自己的志向,凭借着顽强的意志把监狱看作自己的精神炼狱。

哲学的故事13

弯腰捡一张废纸

一个刚从大学毕业的美国年轻人,到一家汽车公司应聘,一同应聘的几个人学历都比他高,在其他人面试时,他对这次应聘不抱多大希望。当他敲门走进董事长办公室时,发现门口地上有一张纸,就很自然地弯腰把它捡了起来,看了看,原来是一张废纸,就顺手把它扔进了垃圾篓。

董事长对这一切都看在眼里。年轻人刚说了一句话:“我是来应聘的。”董事长就发出了邀请:“很好,年轻人,你已经被我们录用了。”年轻人感到非常惊讶。董事长说:“实际上,这张纸已经在门口很长时间了,在你之前没有人把它捡起来。连一张纸都不愿意弯腰捡起来的人,对工作是不会积极的。”

年轻人那个不经意弯下腰捡纸的'动作成就了他。从那以后,年轻人开始了自己事业的辉煌之路,直到把公司以自己的名字命名,让这种汽车闻名全世界。

这个年轻人就是美国汽车大王福特。

哲学的故事14

餐馆老板口试员工的问题:如果捧餐时手上托盘不稳,又救之不及,应怎么办?大部分人答不出。救之不及时,惟有由得托盘掉下来,还能怎么办?

不!标准答案是:用最后一点儿力量,使托盘掉向远离客人的地方。如果周围都有客人,则倒向大人,远离小孩;倒向男人,远离女人;倒向人的身体,远离他们的头,这叫“危机处理”。面临无可避免的失败时,选择使损失减到最低的'方式。借钱买股票的人都懂一个游戏规则,就是当股市狂跌时,经纪会自动为客斩仓,这就是危机处理,对客户来说,当然痛楚万分,但却预防当股市继续下跌时血本无归,壮士断了臂,仍保有一条命。

对经纪公司来说,当然也是自保,虽不近人情,却是彼此止损,保存元气的惟一方法。危机处理是以科学方法在困难中整理出一条出路的方法,保留本钱,才有机会重拾山河,东山再起。很多人在一败涂地后不肯面对现实,自暴自弃,甚而一死了之,不但没了本,更没了命,当然没有绝地反攻的机会了。海军舰只在战事遇创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检视各处的受损情形,且第一时间作出报告,马上修补缺口,完全用积极态势应付打击。除非船只被击至沉没,否则积极态度不变。人生常不如意,天天都可能有打击,没有冷酷无情的止损哲学,真不容易活下去。

哲学的故事15

一、无需再锦上添花

英国唯心主义哲学家休谟(1711—1776年)也是一位经济学家、历史学家。他晚年退休后,每年还能拿到1000英镑的退休金和印书稿费。他在爱丁堡图书馆做管理员时写的《大不列颠史》是一本重印多次的.畅销书。周围的人劝他再写续集,一直写到当代。

哲学家摊开两手说:“你们已经给了我太多的荣誉,先生们,但我不想再写了,理由有四点:我太老了,太胖了,太懒了,太富了。”

二、剩下谁呢

休谟去逝前不久还出席过一次晚宴。宴会上一个客人抱怨世界充满了敌意,人跟人之间的对立太深了。老哲学家颇不以为然。“不,并非如你所说。”他语重心长地说,“你看,我以前写过能引起敌意的各种题目,道德的,政治的,经济的,还有宗教的,可除了辉格党人、托利党人以及基督教徒以外,我却没有任何敌人。”

出国留学
外语学习
寄语
广播稿
观后感
读后感
读书笔记
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