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绿色校园 > 教育 > 教育小故事

教育小故事

   来源:学问馆    阅读: 1.93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教育小故事1

造句与"造人"

教育小故事

这是小学一年级的一堂说话练习课,练习用"是"字说话造句。"动物是人类的朋友。""爸爸是老师"。"大象是陆地上最大的动物。"?孩子们纷纷发表"见解"。就在这时,有个叫刘涛的孩子站了起来,他是个有名的捣蛋鬼,班上的女孩子见了他就赶紧躲开。"我是好?"听得出,他想说"我是好孩子",可是没等他说完,同学们已哄堂大笑。不少学生在窃窃私语:"哼,他也能是好孩子?""他还有脸说!"?看着刘涛同学尴尬的样子,张老师示意他坐下。谁知刘涛却站在那儿不愿意坐下。于是,张老师便鼓励他想一个更"合适"的句子。

果然,刘涛开口说:"我是个坏?"正当大家等他说自己是个"坏孩子"的时候,他却突然停了下来,脸涨通红。很显然,他不甘心承认自己是"坏孩子"。此时,张老师又满怀柔情地鼓励他再来一次。小刘涛从老师的目光中获得了动力,他内心深处发出一个响亮的声音说:"我不是一个坏孩子!"这时,张老师情不自禁地带头鼓起掌来。而小刘涛的眼里已噙满了泪水。下课后,张老师把小刘涛叫到办公室跟他谈心。张老师还没开口,刘涛却主动地说:"老师,我以后一定做个好孩子。"我们可以想象小刘涛以后的发展变化。人最重要的是自尊,是别人对自己的`尊重和信赖。即使是后进生,也同样看重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位置。培养学生独立和完整的人格,首要的是营造一个平等、友善、祥和的生活环境。在这里,小刘涛"灵活"运用"是"字的造句过程,实质上是一个自我价值的体现并逐步完善的过程,在否定之否定中,肯定了自我,这不仅表现了他的勇气,也显示了他的机敏。而张老师更是慧眼识珠,通过热情的鼓励、善意的引导使小刘涛最终从"坏孩子"变成一个好孩子。

一次寻常的造句,演绎成非同寻常的"造人",这便是师者的爱心和育人的艺术,令人叫好。

教育小故事2

1.神迹

法国一个偏僻的小镇,据传有一个特别灵验的水泉,常会出现神迹,可以医治各种疾病。有一天,一个拄着拐杖,少了一条腿的退伍军人,一跛一跛的走过镇上的马路,旁边的镇民带着同情的回吻说:“可怜的家伙,难道他要向上帝祈求再有一条腿吗??」这一句话被退伍的军人听到了,他转过身对他们说:「我不是要向上帝祈求有一条新的腿,而是要祈求上帝帮助我,叫我没有一条腿后,也知道如何过日子。”

--试想:学习为所失去的感恩,也接纳失去的事实,不管人生的得与失,总是要让自已的生命充满了亮丽与光彩,不再为过去掉泪,努力的活出自己的生命。

2.靠自己

小蜗牛问妈妈:为什么我们从生下来,就要背负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

妈妈:因为我们的身体没有骨骼的支撑,只能爬,又爬不快。所以要这个壳的保护!

小蜗牛:毛虫姊姊没有骨头,也爬不快,为什么她却不用背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

妈妈:因为毛虫姊姊能变成蝴蝶,天空会保护她啊。

小蜗牛:可是蚯蚓弟弟也没骨头爬不快,也不会变成蝴蝶他什么不背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

妈妈:因为蚯蚓弟弟会钻土, 大地会保护他啊。

小蜗牛哭了起来:我们好可怜,天空不保护,大地也不保护。

蜗牛妈妈安慰他:「所以我们有壳啊!」我们不靠天,也不靠地,我们靠自己。

3.情况不同

一只小猪、一只绵羊和一头乳牛,被关在同一个畜栏里。有一次,牧人捉住小猪,小猪大声号叫,猛烈地抗拒。绵羊和乳牛讨厌小猪的号叫,便说:「他常常捉我们,我们并不大呼小叫。」小猪听了回答道:「捉你们和捉我完全是两回事,他捉你们,只是要你们的毛和乳汁,但是捉住我,却是要我的命!」

--立场不同、所处环境不同的人,很难了解对方的感受;因此对别人的失意、挫折、伤痛,不宜幸灾乐祸,而应要有关怀、了解的心情。

4.心态

父子二人看到一辆十分豪华的进口轿车。儿子不屑地对他的父亲说:“坐这种车的人,肚子里一定没有学问!”父亲则轻描淡写地回答:“说这种话的人,口袋里一定没有钱!

--你对事情的看法,是不是也反映出你内心真正的态度?

5.擅于倾听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蒙古的部落使者到中国来,进贡了三个一模一样的'金人,金壁辉煌,把皇帝高兴坏了。可是这部落大使不厚道,同时出一道题目给皇帝:这三个金人哪个最有价值?

皇帝想了许多的办法,请来全国最好的珠宝匠检查那个金色小人,称重量,看做工,所有测量办法的结果都是一模一样的。怎么办?使者还等着回去汇报呢。泱泱大国,不会连这个小事都不懂吧?

最后,有一位退位的老大臣说他有办法。皇帝将使者请到大殿,老臣胸有成足地拿着三根稻草分别插入三个金人的耳朵眼…… 插入第一个金人的耳朵里,这稻草从另一边耳朵出来了。第二个金人的稻草从嘴巴里直接掉出来,而第三个金人,稻草进去后掉进了肚子,什么响动也没有。老臣说:第三个金人最有价值!使者默默无语,答案正确。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最有价值的人,不一定是最能说的人的人。老天给我们两只耳朵一个嘴巴,本来就是让我们多听少说的。善于倾听,才是成熟的人最基本的素质。

6.捆在一起

你来记得那个古老的“二人三足”的游戏吗?下面这个游戏就是由它演变而来的。通过这个游戏孩子们可以学会如何合作,同时还能带来许欢笑。把两个孩子的每个脚踝和手踝都捆在一起,他们得面对面站着,然后让他们去做某件事。他们不得不讨论如何去做,如何走,如何移动,还要决定由哪只手来完成工作。他们在讨论时,一定会笑个不止。合作,就是要考虑他人,没有什么游戏比“捆在一起”更能让孩子们学会这点了。

7.谢谢你

家中每天都有人做了许多事,但并没有被别人注意到。今天找个时间,举行一个“感激”仪式。大家坐在一起,一次关注一个人,每个人都要告诉这个人自己感激他的缘由,“我感激你,因为------,谢谢你。”这样会使每个人为自己付出的努力得到承认而感到欣慰,这也有利于日后的合作。每个人都应有机会得到大家的感谢。

8.“爱心”小纸条

爱心是指你对他人怀有的一种感情,你想对他们做些你若在他们的环境下希望别人对你做的事。一种表示你的关爱的小方法就是在房里,为那些你感到需要支持的家人贴些纸条。纸条可以贴在洗手间的镜子上,那么他们早晨醒来会首先得到你的鼓励;可以贴在他们的早餐碗里,这样他们会带着微笑进餐。写这些字条只花一点时间,简单地写一句即可,如“你一定行,勇敢些”,“我爱你,你是最好的”,“我会想你一整天”。你只需做一次,你的孩子们会爱上这个有趣的活动的。准备一个小篮子,装上笔和一叠纸,鼓励孩子们每个星期都贴几个这样的纸条。

教育小故事3

1994年5月17日下午,某小学五(3)班上体育课时,体育老师将全班同学分为男女两组,男同学在操场上踢足球,女同学在操场旁边的空地上跳长绳。当体育老师在女同学处指导跳长绳时,忽然听到踢足球的同学在大声喊叫,体育老师忙跑过去一看,只见学生方某手捂着眼睛,蹲在地上。原来,方某是甲方的守门员,乙方队员带球突破甲方防守,抬脚射门时,足球射到方某的膝盖上后反弹到脸上,眼睛受伤。体育老师见方某左眼稍有红肿,并无异常,方某自己也说能看见物品,除了有点痛之外,没有什么大问题。放学回家后,方某将自己眼睛碰了一下的事告诉了家长,家长见孩子的眼睛表面无任何异常,孩子也说没有什么不适之感,就没在意。第二天早上,方某感到眼睛模糊,就去医院检查,才发现左眼视网膜剥离,虽经治疗,左眼视力已严重损坏,几近失明。

家长认为孩子受伤是发生在学校内,并且是在体育课上,应由学校承担责任,故向学校提出承担全部治疗费用8300元,并索赔20万元。家长认为学校对方某受伤负有责任的理由,一是体育课上踢足球,不能安排在水泥地的篮球场上进行;二是是一位留级生,年龄比同班学生大2岁,让年龄悬殊的同学在一起踢球,很容易使小年龄学生受伤;三是踢足球时,体育老师不在操场上指导;四是事故发生后,学校没有及时送方某去检查;由于治疗不及时,才造成如此严重后果。学校辩称:一是踢足球是下发的'大纲中要求的,学校也知道应该在足球场上锻炼,但由于条件有限,难以做到,这不应该由学校承担责任,何况许多学校都是在篮球场上踢足球的,本校十多年来一直如此,从未发生事故;二是同班同学之间相差一二岁也是正常的,不能因为是留级生,比其他同学大2岁,就不能与大家一起踢足球;三是体育课上老师曾反复叮嘱要注意安全,当时老师也在认真负责地指导女同学跳绳,体育老师并未疏于职守;四是学校非常关心方某,没有及时送其去医院检查,是从表面看方某不明显,方某本人也讲自己视力正常,不要紧的。特别是回家后,家长也没有发现异常。

长三方经过多次协商,达成协议:方某治疗眼睛的8300元医疗费,学校承担50%,方某家长承担30%,王某家长承担20 %,事故得到解决

教育小故事4

华夏民族,礼仪之邦;生活美德,世代传唱。如今博小,从小教育,倡导礼仪。良好的餐桌礼仪习惯,应当从小培养。

请您先吃(一)

中午放学回到家,小华按按门铃,奇怪,怎么没人开门呢?他用钥匙开了门,发现爸爸、妈妈不在家,桌上有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小华,奶奶得了重感冒,我们陪她去医院了,一会儿就回来。过了一会儿,爸爸、妈妈带着奶奶回来了,小华赶快过去搀扶奶奶,关切地问道:“奶奶,您好点儿吗?您先在床上躺一会儿,我去给您倒杯水。”奶奶微笑着夸奖小华:“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吃中饭了,小华主动地帮着盛饭,端菜,啊!今天有糖醋排骨,这可是小华最爱吃的菜了,他把这盘菜端到了奶奶跟前,奶奶说:“这是专门为你做的”。小华说:“您是长辈,该您先吃。”奶奶高兴地笑了。妈妈不停地往小华碗中夹排骨,小华说:“妈妈,老师说,素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吃了有利于健康,而且吃饭时要细嚼慢咽。”妈妈听了,对爸爸说:“咱家的小华懂的真是越来越多了。”

您们也一起来吃吧(二)

有一次,明明过生日,请了十多个同学来他家玩。当开饭时,明明第一个冲到了桌前坐下,看着满桌的好菜,正准备大吃一顿。这时一个清脆、悦耳的声音划过他的耳边:“叔叔、阿姨,您们也一起来吃吧!”他抬头一看,原来是他们班的'“文明礼仪小标兵”周悦同学,大家也都用赞赏的目光看着她。这时,他才发觉,只有他一个人坐上了桌,顿时,他的脸立刻变成了“火烧云”。是啊,应该懂礼貌,先让长辈入座,学校老师不都是这样教我们的吗?于是,他立刻站起来,低着头使劲地把爸爸、妈妈推到了桌前,和他们一起吃了来。

不管是在公众场合还是在自己家中,时刻注意自己的吃相是对自己文明形象的一种严格要求,我们理当向不文明吃相等生活陋习宣战。希望我们同学在今后用餐的时候,不仅要吃出健康,吃出营养,更要吃出文明,吃出教养!

我来洗碗(三)

有一天,吃完饭,明明提出要洗碗时,父母担心明明太矮,碗没洗净,衣服倒洗脏了。爸爸则戏言说你会洗碗,妈妈要“失业”了。争论归争论,但明明的积极性要保护这一点父母却是一致的。于是,他们帮明明搬来小凳子,放在水槽前,再给明明套上袖套,围上围裙,一切准备就绪,将一叠油腻的脏碗交给了明明。还没等妈妈嘱咐他“当心”,只听得一声清脆的“哗啦”声,碗打碎了。第二天,买来10只碗,明明主动提出还是由他来洗碗,这回,碗倒是洗得干干净净,可是袖套、毛衣、棉毛衫及围裙上都是水。父母花了好长时间,才把明明的衣服洗净。但是父母没有抱怨,没有批评,而是表扬了明明。明明一高兴,一连洗了好几天的碗。

同学们,其实你们是很能干的,只是父母没有给你们机会罢了。或许,有的父母认为孩子还小,将来长大了自然会做家务;或许,还有的父母认为孩子只要学习好,其余的都是小事,不必刻意培养。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小主人,要做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教育小故事5

这是一个发生在美国黑人贫民窟的真实故事。

一位大学教授带着他的学生来到这里搞调查研究,有一个课题是对该区200名黑人孩子的前途作预测。学生们都很认真,不久报告都出来了,结论令人沮丧:200名孩子无一例外地被认定为“一无是处”、“无所作为”、“终生碌碌”等等。

40年后,老教授早已去世,他的继任者从档案里发现了这份报告,好奇心驱使他来到当年的黑人贫民窟。他惊奇地发现:当年被调查的200名孩子中,除了20个已离开故地,无从考查外,其余180个孩子大多数都获得了相当的'成就,他们之中不乏银行家、商人、大律师和优秀运动员。采访这些人,他们都说最该感谢的是当年的一位小学教师

继任者找到那位小学教师,她已迟暮晚年,吐字不太清楚,可有一句话任何人都听得懂:“我只是爱这些孩子们。”

只有没有爱心的父母和老师,没有改变不了的孩子。

教育小故事6

被人称为“丹青神化”的唐代画家阎立本。出生在雍州万年(今西安市)一个绘画艺术之家。他在父亲和哥哥的培养下,十六七岁就已落笔不俗,名噪乡里。但阎立本却总觉得自己的水平还比不上一些古代的名画家。

有一天,有人告诉他,在长江之滨的荆州,新近发现了一块张僧繇(yáo)的绘画石刻。阎立本一听,喜形于色,暗想,张僧繇是南北朝时代的“画圣”之一,尤其是他画的龙,栩栩如生,令人叫绝。我何不前往荆州,一饱眼福啊!

于是,他毅然带上笔墨纸砚,踏上了千里行程。

经过两个多月的.跋山涉水,阎立本终于平安到达了荆州。他住进旅店,风尘未洗,就请店家领他去看绘画石刻。绘画石刻是在一家菜园的角落里,上面已被涂上了许多污泥,不少地方难以辨认。石刻周围,荒草丛生,乌鸦鼓噪,阴森森的

阎立本打眼一看,大失所望:“原来不过如此,我白来一趟了。”可回店之后,他又觉得自己有点太轻率了。第二天一早,他回到原处,擦掉污泥,细看一番,才发现画中果然有不少妙处。

第三天,他提来一桶水,把石刻认真冲刷了几遍,再细心端详,反复揣摩,更觉得张僧繇的技艺高人一筹。他越看越入迷,白天看不够,晚上又打起灯笼继续观赏。

就这样,阎立本在石刻前竟一坐就是十几天。

【智慧小语】

牛顿曾说:“假如我看得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上。”只有谦虚地吸取各家之长,才能做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教育小故事7

杞国有一个人,整天担心天塌地陷,自己没有地方容身,因此愁得睡不着觉,吃不下饭。

有个人看他这样忧愁,很为他担心,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很厚很厚的气积聚在一起罢了,没有一个地方没有气。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从早到晚都生活在天的中间,怎么会担心天塌下来呢?"

那人忧天的人听了,又说;"如果天是很厚的气,那么太阳、月亮和星星不会掉下来吗?"。

前来开导他的人说:"太阳、月亮和星星,也都是会发光的气积聚而成的,即使掉下来,也不可能把人打伤。"

那个忧天的人又问:"如果地陷塌了怎么办呢?"

开导他的'人回答说:"大地是土块积聚而成,它充塞四野,无处不有,你在它上面随便行走、跳跃,整天在它的上面生活,怎么担心它会陷塌呢?"

那人听了朋友的话,如释重负,非常高兴;那个前来劝他的人放下心来,也很高兴。

原文: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趾踏,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教育小故事8

早饭后还是一如既往的带这帮孩子去散步,先去看种植园的蔬菜是否安好,担心大雨洗礼后蔬菜被打倒,惊人的是:三天不见,黄瓜竟然开花了。

这帮孩子问我:老师,是不是开花后就会结黄瓜了。

虽然从小在农村长大,吃黄瓜是挺多,但没有种的经验,如果说“不知道”,那我在孩子心里的崇拜程度会大大降低,但又怕误导孩子。我灵机一动说:这些花特别特别重要。

就听到秀秀和珊珊小声嘀咕:我们要保护好这些花,不然就结不出黄瓜了。

看完蔬菜来到户外场地,发现滑滑梯上都是水。我问:你们想玩什么?那异不同声的说什么的都有,隐约听到:足球、捉小鸡、老狼这些熟悉的字眼。

昨天的放手让我相信孩子的能力是不可估测的,今天继续放任一把,尽情的'疯,尽情的跑,跑出属于他们童年该有的风采。

我这个“老大”就发号口令:想踢足球的在跑道上,想玩游戏的来草坪区。接下来我又成为“闲人”,站在旁边观看,遇到精彩的给孩子加加油,并拍下他们一张张开心的笑脸。

一群孩子在追着足球跑,说起足球,孩子别提多喜欢了。这和我们幼儿园评为足球特色学校分不开,足球在我们幼儿园开展以来受到孩子的喜欢和追捧。看到孩子用轮胎拼成球门(专业球门在二楼放着),蕾蕾是守门员,听到两队还有队名:激光队和飞鹰队,谁起的这么霸气的队名!

足球联赛火热的进行一半时,洋洋总是用手来抢球,导致游戏进行不下去,小伙伴们都很气愤。向我告状:老师,洋洋总是抱球跑!显然这是没有遵守游戏规则,同伴之间出现争端和冲突,我刚想去阻止洋洋,想到是时候放手了,看看孩子怎么解决?

老师:你们能想一种方式不让洋洋抱球吗?

张豪天说:告诉你,你来帮我们要回来。

老师:这是一种方法还有别的方法吗?(鼓励孩子产生更好的方法)

泽泽说:停止他游戏。

老师:那禁止他游戏,洋洋心里会有什么感觉?(引导孩子想更适合的方式,并考虑其他孩子的感受)

周子昂说:再给他一次机会,如果再违反规定就重听他5分钟。

老师:那如果他不同意呢?(让孩子考虑假如计划不顺利,还可以怎么做?)

没想到洋洋听到后果后,就把球放到地上了(孩子太想参与游戏,争到主动权)

当孩子与同伴发生冲突时,如果可以自己解决,不妨放手。如果是孩子解决不了的,我们可以尝试用以下方法引导:

1、了解冲突的原因。

2、引导孩子考虑别人的感受。

3、让孩子预估行为后果。

4、推动孩子思考更多的解决方案。

5、思考方案还不足以保证其顺利实施时,怎么办?

关于黄瓜开花的后续:

晚上我查阅了一些资料,黄瓜的秘密还真不少。黄瓜的花分雄花和雌花,有小黄瓜的是雌花,反之是雄花,雄花需要授粉才能结瓜,把雄花摘掉花瓣弄掉,用带花粉的头去碰雌花心,要选开开花好的,最好上午授粉。

明天一定要把这些科普知识传授给孩子。这群孩子又会崇拜我一番。我在教学过程中时常提醒自己:当孩子问我问题时,请不要敷衍或者拒绝,否则孩子终将会停止对我发问,而转向它处寻求答案。

教育小故事9

向孩子讲一个《钉子》的故事,作者是德国语言学家、民间文学研究家格林兄弟俩个。

在集市上,有一个商人生意兴隆,所有的货物都销售一空,他的.口袋里塞满了金子和银子。

此刻他要回去了,想在天黑之前赶到家里。于是他把装有钱币的旅行包拴在马上,骑上马出发了。

中午时分,他来到一座城里歇脚;当他又要启程赶路时,家仆把马牵到他面前,说道:“老爷,马的左后蹄的铁掌上少了一枚钉子。”

“少就让它少吧,”商人回答说,“我再走六个小时就行了,这点时间铁掌不会掉的。我急着赶路。”

到了下午,商人又下了马,让家仆给马喂点饲料;仆人来到他休息的小客房里,说道:“老爷,您的马左后蹄上的铁掌掉了;我要不要牵去找铁匠?”

“掉就让它掉了吧,”主人回答说,“还有两个刀?时就到了,这点时间这马一定能坚持得住的。我还急着赶路呢。”

商人接着赶路,可是走了不多一会儿,那马开始一瘸一拐地走;它瘸了没多长时间,开始跌跌撞撞地走;跌跌撞撞地走了没多长时间,它就倒下了,腿也折了。商人只好丢下马,解下旅行袋扛到肩上,步行朝家里走去,直到深更半夜才到家。

“真是倒了大霉了,”商人自言自语道,“这都得怪那个该死的钉子!” 这真是欲速则不达呀!

教育小故事10

晨间锻炼时,孩子们看到塑胶操场上有一条小蚯蚓,都好奇地围在一起观看,交头接耳地讨论着小蚯蚓。应该是昨晚下大雨的缘故,蚯蚓从操场周围的泥土中钻出来了,顺着水势爬到了塑胶操场上。孩子们特别地好奇,主动地围在一起观察蚯蚓在干什么,大家都去碰碰它,近距离地观察。

“你碰到蚯蚓,是什么感觉啊?”

“软软的!”

“你不害怕呀?”

“我一点都不怕。”

“哪个是蚯蚓的头啊?”

“是这个,你看,他是往这边爬的。”

调皮的杰杰看到后捡了一根小树枝戳蚯蚓,睿睿生气地阻止他:“你干嘛?他会被你弄死的!”“对,蚯蚓是我们人类的朋友,它会帮我们松土的!”悦悦向大家介绍。可还是比不过杰杰手快,蚯蚓被弄成了两段,孩子们都责怪杰杰。

眼尖的.聪聪叫起来,“快看,蚯蚓还在地上动,它没有死,没有死啊!”聪明的航航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说道,“我知道啦,蚯蚓和螃蟹有一样厉害的本领,断了还会自己长出来的,不会死的!”很意外地,有这样的契机,孩子们自己发现了蚯蚓和螃蟹有一样的秘密。

做操的铃声响了,可孩子们还是不愿离开受了伤的蚯蚓。妮妮说:“我们不要把它一个人孤零零地在这里,等会又会被其他小朋友弄死的。”“那我们把它送回家吧,它的家是在泥土里的。”说着,睿睿拾起两段蚯蚓,把它送回了草地。

教育小故事11

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

雷锋出差去安东,去参加沈阳部队工程兵军事体育训练队。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

从抚顺一上火车,雷锋看到列车员很忙,就动手干了起来。擦地板,擦玻璃,收拾小桌子,给旅客倒水,帮助妇女抱孩子,给老年人找座位,接送背大行李包的旅客。这些事情做完了,雷锋又拿出随身带的报纸,给不认识字的旅客念报,宣传党的政策。一直忙到沈阳。

到沈阳车站换车的时候,雷锋发现检票口吵吵嚷嚷围了一群人,近前一看,原来是一个中年妇女没有车票,硬要上车。

人越围越多,把路都堵住了。雷锋上前拉过那位大嫂说:

“你没有票,怎么硬要上车呢?”

那大嫂急得满头汗地解释说:“同志,我不是没车票,我是从山东老家到吉林看我丈夫的,不知啥时候,把车票和钱都丢了。”

雷锋听她说的是真情实话,就说:“别着急,跟我来。”

雷锋领着大嫂到售票处,用自己的津贴费补了一张车票,塞到她手里说:“快上车吧,车快开了。”那大嫂说:“同志,你叫什么名字,哪个单位的,我好给你把钱寄去。”雷锋笑道:“我叫解放军,就住在中国。”就转身走了。那位大嫂走上车厢还感动得眼泪汪汪的向雷锋招*。

雷锋从安东回来,又在沈阳转车。雷锋背起背包,过地下道时,看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大娘,拄着棍,背了个大包袱,很吃力地一步步迈着,雷锋走上前去问道:“大娘,你到哪去?”

老人上气不接下气地说:“俺从关内来,到抚顺去看儿子呀!”

雷锋一听跟自己同路,立刻把大包袱接过来,手扶着老人说:“走,大娘,我送你到抚顺。”

老人高兴地一口一个好孩子地夸雷锋。

进了车厢,雷锋给大娘找了座位,自己就站在旁边,掏出刚买来的面包,塞了一个在大娘手里,老大娘往外推着说:

“孩子,俺不饿,你吃吧!”

“别客气,大娘,吃吧!先垫垫饥。”

“孩子,孩子”这亲热的称呼,给了雷锋很大的感触,雷锋觉得就像母亲叫着自己小名似的.那样亲切。雷锋在老人身边,和老人唠开了家常。老人说,雷锋儿子是工人,出来好几年了。她是第一次来,还不知道住在什么地方哩。说着,掏出一封信,雷锋接过一看,上面的地址雷锋也不知道,但雷锋知道老人找儿子的急切心情,就说:“大娘,你放心,我一定帮助你找到雷锋。”

雷锋说到做到,到了抚顺,背起老人的包袱,搀扶着老人,东打听,西打听,找了两个多小时,才找到老人的儿子。

这些事后来被战友们知道了。有人评论说:“嘿,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

教育小故事12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年近六旬的张老汉靠卖草药养家糊口,儿子正在上大学,一年几千元的学费对张老汉来说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张老汉不得不起早贪黑的挖草药,尽管如此,药贩子依然将药价一压再压。就在前一天,张老汉挖草药时不小心划破了手指,鲜血顺着指缝流向小臂,洇染了药贩子递来的一张纸币。

这是一张十元纸币,张老汉小心地将它用绢布包起来装进了贴身口袋,张老汉刚回到家,儿子的手机响了,儿子的同学邀儿子去上网,张老汉早已习惯了这种方式,大概儿子也已习惯了。

张老汉一张张地将钱递给儿子,当递到那张洇染了血迹的`纸币时,张老汉分明看到儿子眼睛里折射出的厌恶。但儿子还是接了,谁会和钱过不去呢?尽管它很脏。

张老汉一夜未眠,第二天像是做出了一件重大决定似的,披了一件平常极少穿的衣服,戴了一顶草帽,喝了一碗酒吃了两碗红薯后,蹒跚着向县城里去了。

儿子在县城的网吧玩了一个通宵,第二天准备和同学一起去跳舞,当儿子和同学经过县城最繁华的地段时,儿子看到一个似曾相识的人跪在地上,儿子不愿多想,随手将那张洇染了血迹的纸币扔向了跪在地上的人。

“有钱人出手就是阔绰!”

“人家老爸做草药生意,有的是钱币!”

“我有你那样的老爸也不枉此生了!”

听着同学的赞赏和吹捧,儿子的心醉了。

但跪在地上的人,心却碎了。

傍晚儿子回到家,他却在桌上看到了一小堆钱:零钱和硬币居多,但有一张洇着血迹的纸币十分抢眼,是十元的。

儿子稍愣片刻,“扑通”一声跪了下来。

教育小故事13

入职时间:20X年8月

进实小时间:20xx年8月

任教学科:数学

宝剑锋从磨砺出,磨砺成于沃土中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耳熟能详的诗句,常常被我们引用。而在我看来,个人的不断奋斗固然重要,成长的环境氛围亦不可或缺。在实验小学的这些年,我深切地感受到这一沃土对我的成长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20xx年,我毕业踏上工作岗位,成了一个“新人”;20xx年,实验小学刚刚建校,在众多学校面前,也是个“新人”。

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我缺少的是经验,但我拥有更多的热情。就在此时,学校为我争取了一个参加温州市第二届小学数学青年骨干教师研修班学习的机会。这对我这个“新人”来讲是何等的幸运。不久后,因幸运而兴奋的那股劲在我身上还未褪去时,教研员杨向平老师又给我带来了一个令我又惊又喜的消息:在研修班上市级公开课!如果说能去研修班学习是让我喜上眉梢的消息的话,那在研修班上市级公开课就是惊喜两重天了。那时的我,走上工作岗位才3个月,而实验小学也才建校3个月。这次的公开课就成了我与实验小学共同的首次对外亮相,其压力与责任不言而喻。

这种情况自然也让杨老师有些顾虑和不安。出于谨慎,杨老师还是向白校长讲明了情况以及他的担忧顾虑,想征求白校长的意见。白校长接到信后立即向我的师傅华建文老师了解情况,同时也询问了师傅的态度,希望能够有个底。华老师坦言自从接到这个消息后睡不着了,脑子里想了很多。谁也想不到白校长接下来的一句话竟是:“你睡不着,那我就安心了!”就这样,最终,学校对我这样一位年轻教师给予了足够的信任,大胆地把这个展示的舞台交给我,让我去演绎我的.魅力,学校的魅力。

获得如此的信任,让我在接下来的磨砺中拥有了一股斗志,一份责任,一个星期的堪称“魔鬼式”的磨练让我成长了许多。“梅花香自苦寒来”,对于我来说,“魔鬼式”训练亦不是魔鬼,那是我常常值得回忆的时光,想起会翘起嘴角的时光。那一个星期,充实而又欢乐。白天,进行训练磨砺;晚上,自己反复消化、感悟。学校为我在一个星期里所搭的“平台”,助我飞跃。

那一阵阵的掌声,那一声声的佩服,那一句句的赞扬,在我的人生当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永远忘不了。忘不了不是因为炫耀,而是我对自己的肯定,对于磨砺我的沃土的感激。课堂展示的那天,或许是白校长、杨老师、华老师给我了信任与力量,或许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使得我在展示时十分出彩,在与同堂上课的经验型教师的切磋中脱颖而出,赢得了吴卫东教授评课时连续不断的赞扬。吴卫东教授甚至还对我3个月的教龄产生了怀疑,认为这不可能。而这一切能成为可能,离不开实验小学为年轻教师所构建的良好平台。

进入实验小学,我便由师傅进行教学方法上的指导,抓住核心再运用自身的特质进行教学,这一传统一直延续至今。每一位年轻教师都由师傅领进门,再个人修行。几年来,学校更是为年轻教师的成长搭建了许许多多的平台,从教研新星到特色教师再到风格教师,师徒结对的延承到素养大赛的举办,学校的充分信任培养,这一切都见证了每一位年轻教师的成长。宝剑锋从磨砺出,而磨砺则成于良好环境的沃土中。实验小学,便是这片沃土!

教育小故事14

初三时,第一天,上生理卫生课,老师就在后面的墙上挂了一幅人体解剖图。图上标明了重要的'骨骼、肌肉的名称和部位。整个学期那幅图都挂在那里。

末考试时,我们一走进教室,那幅解剖图便被收了起来,整张试卷只有一道试题:“列举人体各主要骨骼的名称和部位。”

我们几乎异口同声地提出抗议:“我们从来没有学过。”

“这不是理由。”老师微笑着说,“那些知识已经挂在墙上好几个月了。”我们勉强回答了一会儿以后,老师便把试卷收起来,然后撕得粉碎。“永远记住。”他忠告我们,“教育不仅仅是学别人告诉你的东西。”

教育小故事15

军民是一家

雷锋关心群众是一贯的。有一天,雷锋正在部队驻地附近擦洗汽车。突然阴云聚扰,下起了雨。雷锋连忙拉开帆布盖车,一抬头,发现公路上有个妇女带着两个孩子,怀里抱着个小的,手里拉着个大的`,肩上还背着个包袱,“叭叽叭叽”膛着泥水,在大雨中吃力地走着。

雷锋跳下车来,迎上前去一打听,原来她姓纪,从哈尔滨来,要到樟子沟去。她发愁地说:“兄弟呀,叫雨浇得,我都迷糊了,往哪走是正路呢?”

雷锋听了,看看她背这么大的包,还带两个孩子,天又快黑了,下着这么大的雨,怎么走呀!就说:“大嫂,你在这里等等……。”雷锋连忙跑回宿舍,拿来了自己的雨衣给纪大嫂披上,接过孩子来替她抱着,冒着风雨送她们回家。

一路上,那孩子冷得直打哆嗦,雷锋又脱下了自己的衣服给孩子穿上,一直走了将近两个小时,才把她们送到家。纪大嫂感激地说:“兄弟,我一辈子也忘不了你的情意啊!”

雷锋说:“军民是一家,何必说这个……”

风还在刮,雨还在下,天也黑了。纪大嫂和家里人再三劝雷锋宿下,等明天天晴了再走。雷锋想:刮风下雨算什么?一定得赶回部队,明天还要照常出车呢!就辞别了雷锋们,又浑身湿淋淋地冒着风雨连夜跑了回来。

出国留学
外语学习
寄语
广播稿
观后感
读后感
读书笔记
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