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绿色校园 > 语文 > 学生全面理解文本下的阅读教学论文

学生全面理解文本下的阅读教学论文

   来源:学问馆    阅读: 4.95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一、基于教学,理解语言形式

学生全面理解文本下的阅读教学论文

阅读教学的本质,是要能够理解语言文字的运用规律,并运用规律获得语用能力。因而,在教学中,教师要深入理解儿童阅读的特点,从儿童的视点入手实施阅读教学的引导。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阅读经验,他们都会根据自己原有的知识和体验,达到教师所要预定的B处。从A处到B处,这就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路径,要实现这一路径,就要从解决学生的理解落差开始。例如,在教学杜甫的古诗《春夜喜雨》时,在开始阅读的时候,学生感受到的很简单,也即是知道这里下了一场雨,但这场雨到底有何妙处,有什么可喜的地方,暂时还找不到细节,更无从体会其中的情感,只有通过教师的引导才能对其有深刻的理解。这个喜雨的情致,如何喜,都是教学的重点,也正是教学的A处,如何让学生到达B处,感悟诗歌中所传达出来的情感,这是教学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进行阅读落差处理的一个关键。为此,教师可以紧紧抓住一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学生体会其中的一个潜字,一个细字。学生发现,这里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来春夜喜雨细腻无声的情形。为何这首诗能给人以静谧的美感?因为这里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格式的运用,使得文本充满了张力。再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作者借用“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一句,写尽了离情别绪,让读者感受到了文字中那深远的意境。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一步步深入文本之中,细细体味,反复揣摩,从诗歌的字里行间体会到言语形式的美,感悟语言文字带给自己的魅力。

二、基于表达,理解文本技巧

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理解的关键,是要理解文章的表达秘妙,这关乎作者对语言文字的调度,其中包括字词句以及修辞手法,还有对描写、抒情、议论、叙述等谋篇布局的形式等。如何才能让学生理解文本的表达技巧呢?笔者认为,要从表达的角度,让学生探究奥秘。例如,《云房子》中有这样的句式:“云房子造好了,有的像……有的像……”,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这段话中的表达方式,是一个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更是学生学习语言表达的'一个生长点。为此,我将这里当作教学的关键点进行引导,让学生反复朗读,感受其中描写大冬瓜和花儿的形态,体会那些房子带给自己的感觉。学生美美地读下去,然后发挥想象力,提出也要像小鸟那样,造出奇幻多彩的房子,有的像香蕉,有的像月亮,有的像苹果,不管是什么样的房子,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来进行表达,甚至有的运用了修辞手法来描述自己的房子,通过这样的表达,学生们把握到了语言的脉搏,从而真正理解了语言的妙处。

三、基于运用,让理解落在实处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让理解落在实处,就要能够对文本的语言形式进行分析,然后运用语言文字表述出来。对于学生来说,理解语言文字的表达形式,而后根据自己的理解,运用表达形式将自己的想法都展示出来,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这就是语文教学的根本核心。例如,在教学苏教版课文《天安门广场》时,有的教师会根据课后作业的设计,让学生了解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学生通读了全文并能够将这个答案牢记在心。这样就是教会了学生语言表达形式吗?其实不是的。这只是让学生从老师那里记住了一个答案,虽然也读了课文,但并没有具体的感受和认知,那么这样的阅读教学将是无效的,也是失败的。应该如何做,才能让学生的理解落到实处呢?教学中,笔者让学生先通读文本多遍,而后展开探究:看看广场是什么样的?你从中感受到了哪些方位?由此学生抓住了写作的手法,此时我让学生进行表达练习:你运用这种写作顺序,说一说学校的情况。学生由此展开两个步骤的阅读:第一步,先通读文中的第9自然段,分辨哪些是事实存在的景物,哪些是作者想象的景物,这样就掌握了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第二步,进行实践写作,遵照一定的顺序写出自己学校的情况。通过这样知与行的结合,学生一步步参与实践,从理解中获得了语文素养的积累,同时也训练自己的听、说、读、写技能,养成了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四、总结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理解”并不是一个肤浅的概念,如何实现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这需要每一个教师都深入思考,合理构建阅读教学的课堂内容,找到学生理解文本的关键所在,然后实现学生理解能力的一步步提升。

出国留学
外语学习
寄语
广播稿
观后感
读后感
读书笔记
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