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绿色校园 > 其他 > 有关《西游记》中的论资排辈

有关《西游记》中的论资排辈

   来源:学问馆    阅读: 1.96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乱评《西游记》(系列)

有关《西游记》中的论资排辈

陈宣章陈珑?

(二十)《西游记》中的论资排辈

《西游记》中论资排辈是很明显的。

唐僧一行西天取经成正果后,唐僧因“秉我迦持,又乘吾教,取去真经,甚有功果”,被封为旃檀功德佛;孙悟空因“隐恶扬善,在途中炼魔降怪有功,全终全始”,被封为斗战胜佛;猪八戒因“挑担有功”被封为净坛使者;沙和尚因“诚敬迦持、保护圣僧,登山牵马有功”被封为金身罗汉;白龙马因“每日家亏你驮负圣僧来西,又亏你驮负圣经去东,亦有功”被封为八部天龙马。

旃檀功德佛、斗战胜佛位列四十八佛的第47、48位;净坛使者、金身罗汉、八部天龙位列十五菩萨的第13、14、15位。

唐代楚州地区有个文东塔,供奉旃檀佛。吴承恩认为,旃檀佛应是个了不起的佛,于是在创作《西游记》时,确定唐僧的佛家封号为旃檀功德佛。旃檀即檀香,古有旃檀树,用来做佛像。

《大宝积经》和《决定毗尼经》中,旃檀功德佛、斗战胜佛位列三十五佛第19、31位。《三十五佛名礼忏文》中,旃檀吉祥佛、斗战胜佛位列三十五佛第20、30位。这比《西游记》创作早几百年。《西游记》以西天取经成正果结束,将十方三世一切佛变成四十八佛、十五菩萨。而把唐僧、孙悟空排在最后两佛,猪八戒、沙和尚、白龙马排在最后三菩萨,就是后来晚到之意。五人的次序也是师徒名次顺序。

佛教中有八菩萨(观音菩萨、普贤菩萨、文殊菩萨、地藏王菩萨、灵吉菩萨、大势至菩萨、日光菩萨、月光菩萨)和二十三菩萨(圣观音、千手观音、十一面观音、如意轮观、不空绢观音、马头观音、准提观音、三十三体观音、叶衣观音、大白衣观音、弥勒菩萨、普贤菩萨、大势至菩萨、文殊菩萨、地藏菩萨、药上菩萨、药王菩萨、日光菩萨、月光菩萨、虚空藏菩萨、普贤延命菩萨、五大虚空藏菩萨、大随求菩萨)两种排列。(如果后者把前10个观音合并就成十四菩萨)。还有一种说法,加上九莲菩萨、无边身菩萨为二十五菩萨。另有已死去的印度名佛教徒马鸣、龙树、世亲三人,也都被称为菩萨。所以,净坛使者菩萨、八宝金身罗汉菩萨、八部天龙广力菩萨都是《西游记》加出来的。

如从西天取经的功劳大小来说,孙悟空“隐恶扬善,在途中炼魔降怪”比唐僧“秉我迦持,又乘吾教,取去真经”功劳大。猪八戒仅因“挑担有功”,“却又有顽心,色情未泯”,就排在“诚敬迦持、保护圣僧,登山牵马”的.沙和尚之前,其原因:原来在天庭,猪八戒是天蓬元帅,沙和尚是卷帘大将。观音安排唐僧收徒时,猪八戒在沙和尚之前。白龙马原来仅是西海龙王敖闰的三子,虽然唐僧在收孙悟空后就收了白龙马,但只是个“脚力”,不是“徒弟”,所以只能排在沙和尚后面。因此,排位在西天取经以前早就“论资排辈”定好了的。

《西游记》中,观音菩萨仅仅是佛祖旨意的执行者。而佛经《千手千眼大悲心陀罗尼经》说:“观世音菩萨,不可思议之神力,已于过去无量劫中,已作佛竟,号正法明如来,大慈愿力,安乐众生故,现作菩萨。”观音本已修成正果,成就佛道,名号“正法明如来”。既然已成佛,为什么又退归菩萨位呢?因为他具有无比大愿力,要度脱一切苦难众生,所以倒驾慈航,自愿回归菩萨位,来救苦救难。释迦牟尼佛在《观音三昧经》中说:“观音在我前成佛,名正法明如来,我为苦行弟子。”观音本来是佛,释迦牟尼是他的一位苦行弟子。后来释迦牟尼成了佛,他却成为释迦牟尼的胁士,来这娑婆世界帮助释迦牟尼佛度众生,还在极乐世界与大势至菩萨一起,成为阿弥陀佛的胁士,帮助阿弥陀佛来娑婆世界以及其他任何佛世界度众生,接引众生往生极乐国。这些与《西游记》的“论资排辈”是不同的。

《西游记》中,始终宣扬“论资排辈”,这是规矩,不可越雷池半步。否则,就会被严厉惩处。孙悟空就是典型:“这山旧名五行山,因我大唐王征西定国,改名两界山。先年间曾闻得老人家说:‘王莽篡汉之时,天降此山,下压着一个神猴,不怕寒暑,不吃饮食,自有土神监押,教他饥餐铁丸,渴饮铜汁。自昔到今,冻饿不死。’”你看:孙悟空“头上堆苔藓,耳中生薜萝。鬓边少发多青草,颔下无须有绿莎。眉间土,鼻凹泥,十分狼狈,指头粗,手掌厚,尘垢余多。”孙悟空自述:“我是五百年前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只因犯了诳上之罪,被佛祖压于此处。前者有个观音菩萨,领佛旨意,上东土寻取经人。我教他救我一救,他劝我再莫行凶,归依佛法,尽殷勤保护取经人,往西方拜佛,功成后自有好处。故此昼夜提心,晨昏吊胆,只等师父来救我脱身。我愿保你取经,与你做个徒弟。”所谓“诳上之罪”,就是大闹天宫,大大违反“论资排辈”的规矩。

孔孟之道也宣扬“论资排辈”,而更多的是宣扬“克己复礼”,遵守周礼。这是从不同角度来进行“论资排辈”。而《西游记》中的“论资排辈”更为彻底。

出国留学
外语学习
寄语
广播稿
观后感
读后感
读书笔记
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