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绿色校园 > 读后感 > 【推荐】读后感的作文汇编四篇

【推荐】读后感的作文汇编四篇

   来源:学问馆    阅读: 2.98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优秀作文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读后感的作文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推荐】读后感的作文汇编四篇

读后感的作文 篇1

学了《滴水穿石的启示》这一课后,我有很多感想:从古到今,很多人做事如滴水穿石一样,坚持到底,持之以恒,最后都取得了成功。

古代医学家李时珍经过二十几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写成了药学巨著《本草纲目》这本书。

美国发明家爱迪生为了发明电灯,做了无以数计的试验,发现很多实验行不通,但是他还是继续做下去,最后发明了灯泡,从此以后,人类征服了黑暗。

著名画家齐白石,他画的虾“不满画虾神似,追求神韵”。他积极汲取前人技法,到了老年还每天坚持作画三幅,最终达到技艺炉火纯青的境界。他画的虾灵动活泼,用淡墨掷笔,显示出虾体晶莹剔透之感。

这篇课文对我印象很深,我知道了一个道理:人无论干什么事都要坚持,不论大事还是小事,如果没有坚持,就会一事无成。

记得有一次,我在家背《论语》,可是面对难懂的古文,读来读去就是不会背,我立下誓言:“一天读三遍,每天坚持,不信背不会。”一天、两天、三天……时间在我朗朗的读书声中悄悄地溜掉了,终于有一天,《论语》被我背得滚口烂熟,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爱因斯坦曾说过:“耐心和恒心总会得到报酬的。”无论干什么事只要目标专一,坚持不懈,就没有办不成的.事,这是我读了《滴水穿石》这篇课文的收获。

读后感的作文 篇2

在这个暑假里,我读了许多书,其中我感受最深的是杨红樱阿姨的一本书:《笑猫日记》之《幸福的鸭子》。

《幸福的鸭子》主角是“麻花儿” ,她是一只心中常常有幸福感的鸭子,她所有的幸福都来自她对生活的态度。

“麻花儿”这个名字有两层含义:一是这只鸭子身上的毛是麻色的;二是这只鸭子是雌的。她不但是一只美丽的鸭子,而且是一只可爱的鸭子。用腊肠狗拖拖的话说:“她是因为可爱而美丽。”

麻花儿唱歌像是打嗝,走起来摇摇摆摆。她每天早上都要出去散步,回家的路上每经过一座农舍时都会在篱笆外面停留一会儿。于是,就有穿着花裙子的女人、或者穿着短裤的`男人、或者穿着凉拖鞋的孩子,从篱笆后面把早准备好的茉莉花环一个一个套在麻花儿的脖子上。麻花儿一摇一摆的走到张达的外婆家,把茉莉花环一个一个的递给外婆,外婆再把茉莉花环一个一个的递给坐在轮椅上的外公。原来外公是个患有老年痴呆症的老人,每当麻花儿把茉莉花环递给外公时,外公都会高兴得手舞足蹈,嘴里哇啦哇啦的嚷着。麻花儿每天都来陪外公,她要爬很长一段上坡,麻花儿很累,可是她说:“我累得很幸福。”当孩子们为了玩耍把茉莉花环一个一个接力一样套在她的脖子上时,她说:“看到孩子们把花环一个一个套在我的脖子上,听到他们一声声的欢呼,我的心就有一种幸福感。

读杨红英樱的《幸福的鸭子》,体味着麻花儿的幸福观、人生观、价值观,我的心一点一点的涨满了幸福。一只鸭子都能有如此豁达的生活态度,她的付出只是为了让别人得到快乐,那么,我们又为什么不能像她一样去拥有这样的生活态度呢?

读后感的作文 篇3

《海蒂的天空》是一部感人的小说,故事讲海蒂怎样面对查斯特舅舅三百二十亩地。

书上写派瑞丽想要把德国酸菜卖出去,就必须得改名为“自由甘蓝菜”,因为海蒂的国家正在和德国打仗,大家不想和任何德国东西打交道。而且,要是被道森郡防卫委员会发现他们卖德国产品,说不定会被带走的。道森郡委员会是个爱国组织,但大家都不这么认为。哼,逼着大家去参军,逼着大家购买100元的自由债卷,算什么爱国行动|有一年,因为流行感冒,海蒂的天空读书笔记 善良的莉菲挨家挨户地送山艾茶。结果,派瑞丽一家子都得了流行性感冒,海蒂刚进门,就忙得不可开交,但是,死神带走了麦蒂,可怜的`麦蒂,就这样离开了大家。有一次,在海蒂和绥夫特的对话中,海蒂知道了大家把卡尔当成了外国敌人,只有海蒂和派瑞丽一家人才相信卡尔绝对不是外国敌人,当然,还有“我”。卡尔只是评论了一下别人的话而已,就这样被当成了外国敌人。蒙大拿举行舞会时,绥夫特请海蒂跳舞,海蒂答应了。之后海蒂又请绥夫特跳舞,海蒂又不好意思,说话结结巴巴地,所以绥夫特叫她不要在“我”面前耍把戏。海蒂回家后,发现慕丽还在这儿,就送了过去,没想到。他们的谷仓起火了,海蒂帮忙灭了火后回家,看见绥夫特骑马在她家门口看了看,又走了。她看见她的谷仓冒烟了,马上跑去灭了,就怀疑是绥夫特放的火。我开始也是这样认为的,后面就不是啦。

这是一本好书,大家都来看看吧。

读后感的作文 篇4

“多年过去了,人们说陈年旧事可以被埋葬,然而我终于明白这是错的,因为往事会自行爬上来。回首前尘,我意识到在过去的二十六年里。自己始终在窥视着那荒芜的小径。”

有人说这是一部需要相信灵魂的人才有必要读的书。半信半疑,翻开书的第一段,便知道这故事并不轻松。人性,救赎,忠诚,爱,各种情愫交织成密密的网,让人透不过气来。

主人公阿米尔从小生活在阿富汗一个富足的家庭里,从小失去了母亲,但有一个同样从小失去了母亲但情同手足的仆人哈桑。哈桑对阿米尔忠心耿耿,无论是阿米尔做了什么,他总是一味的信任跟包容。可是,在阿米尔的内心深处却清楚的感觉到,自己并没有把这个出身低贱,目不识丁的哈桑当作自己的朋友。故事直到一次斗风筝的习俗,阿米尔将对手通通打败,然而要赢得胜利,必须要追到最后被他割断的风筝。哈桑是当地追风筝的高手,于是承诺帮阿米尔追到风筝,却在追到风筝后被富家少爷猥亵欺凌,软弱的阿米尔蜷缩在阴暗的角落里默默注视,直到泪流满面却仍不敢挺身帮助哈桑。可命运的指针并没有停止,阿米尔因为懦弱而极端害怕直至惭愧不已,无法面对哈桑。最后甚至栽赃他,让他永远离开了这个家。

故事只需要几百字就可叙述,但内心的波澜起伏怎么也说不尽。忘不了,那个兔唇圆脸名叫哈桑的少年。

他说,为你,千千万万遍。

像是死忠一样守着这个承诺。每读一次,脑袋里都在回想阿塞尔刺激哈桑时说过的话,“但在你献身之前,你想过么?他会为你献身么?你什么都不是,只是一只丑陋的宠物,别以为你意味着更多。”从阿塞尔身上抽离出来,又像是把阿拉尔模棱两可的思想用更丑陋的语言说给哈桑听,善良单纯如哈桑,愚忠如哈桑,却还是义无反顾地捍卫蓝风筝,只为你,阿米尔,可是你在哪?

故事的后来阿米尔获悉哈桑竟是自己同父异母的兄弟时,悔恨与伤痛纠结。当中年的阿米尔偶然得知哈桑的消息时,他却不顾危险,前往家乡阿富汗,开始了救赎。但时间是可怕的,因为它可以让一切都改变。终于回到家乡的阿米尔,目睹了家乡的变化,战乱不断,民不聊生。同时也见到了儿时的老管家,见到了荒废的家,也得知了,哈桑的死讯。哈桑死了,阿米尔的救赎却没有停止,哈桑唯一的儿子索拉博落入了阿米尔儿时的宿敌手中,儿时的懦弱和愧疚缠绕着中年的阿米尔……,一场救赎再次开始。故事的最后,阿米尔救回了索拉博,可此时的索拉博却因精神上的伤痛至以完全失去感情,唯有说起风筝——那哈桑和阿米尔童年最喜爱的玩物时,才会不知觉的'笑起来。

然而,赎罪并不必然等同于幸福。

二十六年,深深的负罪感如同枷锁在阿米尔的身上,如影随形,反反复复对灵魂的拷问,珍贵的感情,鄙夷的沉默,默默的付出。哈桑所做的一切,都像是一把锋利的刀,削去阿米尔的粉饰面具,削去阿米尔的道德底线,一刀刀,深深浅浅,把他雕刻成自己所百般厌恶的样子,却又是不得无力承认的真实。所以最后才会奋不顾身地去救哈桑的儿子索拉博,这是阿拉尔对良心的回答,对近乎残酷的人性的救赎。

“一个成年人在一群尖叫的孩子中奔跑,但我不在乎。我追,风拂过我的脸庞,我唇上挂着一个像潘杰希尔峡谷那样大大的微笑。”

“我追。”为你,哈桑,千千万万遍。

也许结局并不完美,就像人性本不完美一样。人的一生,也许就是在犯错,错过,救赎中来来回回。人性无需置疑,相信灵魂就好。

来回摩挲书封面。残阳如火似血,长长的线穿过无垠天空牵着风筝,没有放风筝的人,也没有追风筝的人,也好,全留在心里,自己追自己的风筝。

出国留学
外语学习
寄语
广播稿
观后感
读后感
读书笔记
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