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范文 > 医疗 > 医疗门诊心理咨询研究论文

医疗门诊心理咨询研究论文

   来源:学问馆    阅读: 2.99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1对象与方法

医疗门诊心理咨询研究论文

1.1对象

在全市100多家医学心理咨询门诊随机抽取40家进行调查。

1.2内容

1.2.1医学心理咨询门诊基本情况包括机构名称、成立时间、执业范围合法性及主要服务内容。

1.2.2门诊设置情况包括咨询人员职称、专/兼职情况、培训方式、诊室环境及布置、门诊时间与宣传方式。

1.2.3门诊流程情况包括门诊建卡写卡模式、来诊方式、初复诊时间安排、费用结算。

1.2.4咨客相关情况包括性别、年龄、疾病诊断、治疗处理及复诊率等情况。

1.3方法

将调查内容设计成表格式与问卷式相结合的调查登记表,对调研人员进行统一培训后,逐一上门登记调查、填写登记表,调查时间为2006年3月1日至31日。

1.4统计分析方法

调研结束所有有效资料经核对后,将机构与人员等资料分别通过计算机设定程序输入统计,使用SPSS11.0软件进行分析,应用构成比进行相对数分析。

2结果

2.1资料分析

2.1.1医学心理咨询机构一般情况:拟收集登记咨询机构40家,有效资料38家,失访2家,有效率95%。其中综合性医院18家(占总数47.4%),区精神卫生中心医院9家(23.7%),社区卫生中心6家(15.8%),其它专科医院5家(13.1%),符合近年医学心理咨询门诊的整体分布。具有工商执业范围合法性的机构30家(78.9%),其余均未取得医学心理咨询相关执业范围8家(21.1%)。机构创建时间≥20年的仅3家(占7.9%),创建10~19年14家(36.8%),创建5~9年12家(31.6%),创建≤4年的9家(23.7%)。从业人员状况:24家机构中从业人员共79人(医生62人,包括心理评估师与治疗师等相关人员7人,护士17人),医生中高级职称31人(50%)、中级职称31人(50%)。门诊医生专职者10人(16%),兼职者45人(73%),其中精神科兼职者11人(24%),神经内科兼职者14人(31%),其他由内科、妇产科等兼职者共20人(44%)。所有医师均参加过市精神卫生中心开设的心理咨询培训班,取得从业资格证,但接受培训时间小于6个月的多见。门诊设置:每周安排咨询时间为1天的17家(44.7%),每周5天的有16家(42.1%),其余为2~4天(13.2%)。有专门诊室的29家(76.3%),简单布置的11家(28.9%),仅有8家(21.1%)对其医学心理咨询门诊对外做过例如报纸、杂志广告等宣传工作。门诊流程:对于来诊者院方有专门登记的11家(28.9%),多为精神专科医院,门诊卡实行医院代管的有7家(18.4%),有来诊者自行保管的有16家(42.1%),以上两种方式并用的有5家(13.2%)。门诊病史按精神科模式书写的有8家(21.1%)对个人史作了详细记录有利于对来访者的心理问题作全面分析,按内科模式书写缺乏个人史详细记录的有30家(78.9%);门诊病史有诊断复核的21家(55.3%),有专门医学心理咨询门诊告知书的仅3家(7.9%)。对咨客来诊方式处理中采用有利于咨询疗效的预约模式的有15家(39.5%),自行来诊模式的21家(55.3%),采用自行来诊与代诊的有2家(5.3%),代诊是一种对咨客不负责的咨询方式,不应采用。门诊初诊时间不少于50分钟的7家(18.4%),30~40分钟29家(76.3%),20分钟以下的2家(5.3%);复诊时间大于20分钟的10家(26.3%),10~20分钟的15家(39.5%),少于10分钟的13家(34.2%)。所有被调查医院均采用CCMD-3诊断标准与市质控手册规定相结合的诊疗措施。被调查的38家医院均认为医学心理咨询门诊收费太低。

2.1.2咨客相关情况问卷调查显示:咨客来诊时的病种分布分别为:神经症、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睡眠障碍及其他精神疾病;其中在神经症中以焦虑症、神经衰弱、强迫症多见。在治疗药物方面采用抗精神病药物、情感稳定剂、抗焦虑催眠药、促智药,四种药物均有且品种较多的有12家(31.6%),四种药物均有但以情感稳定剂、抗焦虑催眠药为主的有18家(47.4%),仅有情感稳定剂、抗焦虑催眠药,且品种较少的8家(21.1%)。从不同年龄段的咨客随机选取共计1468例,其中男性761例,女性707例,从复诊状况比较来看,发现不同年龄咨客复诊状况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0~49岁的咨客复诊率较高,<10岁和≥70岁的咨客复诊率较低。

3讨论

从本次调查结果看,较前相比我市的医学心理咨询近年来已有长足的进步,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条例》第十四条规定:设立心理健康咨询机构,要登记批准。尽管本次调查的大部分医疗结构通过了工商登记具有合法性,但是仍有近1/5的机构为非法营业。心理门诊在服务机构设置上已打破传统的以封闭式精神专科医院为主的模式,发展了多样化的医疗服务机构。这说明我市医学心理咨询门诊管理工作与执法监督工作仍有一定漏洞。心理咨询门诊的合理设置、合法设置还需进一步完善,这些举措将对我市心理障碍疾病的防治有重大意义。调查资料显示:我市目前参与心理门诊工作的医生及医院有了较好的配置,所有医务人员均参加了专科培训,近90%的医生具有中级职称,近80%的医院设立专门诊室,说明目前各家医院对心理工作的重视。但是还应看到近2/5的医院仅设立了一天的心理门诊,仅1/5的医院为心理门诊做过宣传,这些与社会的需求不成比例,说明医疗机构的服务意识不够强,尚需进一步深入开展相关工作。心理咨询门诊工作调查资料进一步显示目前的心理咨询工作缺乏规范性,例如:病例书写缺少专科特点、诊断复诊率低、医学心理咨询门诊告知书使用情况差以及对患者并患的躯体疾病未做详细了解。患者就诊登记情况与就诊时间在各家医院存在很大差异,可能会给患者在不同医院就诊时带来疑问与顾虑。此外,本资料发现咨客病种以神经症、情感障碍患者为主,复诊状况与年龄密切相关,尤其是30~45岁咨客的复诊率较高,这与此年龄段的咨客在家庭、工作、社会交往中扮演主要角色相关。这类人群一旦出现心理问题,势必影响事业和家庭的稳定,因而心理问题迫切需要得到解决,但又不便向家人、朋友和同事求助,于是较多地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从而复诊率较高。而10岁以下、70岁以上咨客复诊率较低,则分别与教育训练以及老年人行动不便有关。随着现代社会快节奏发展与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的心理负荷日益加重,各种职业带来相应的工作压力也会对人们心理上产生各种影响;现代家庭对子女心理健康的'日益关心和重视,同时也提示儿童心理卫生问题的严重性;产业工人如何适应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对工人的思想压力较大,是其发生心理障碍的重要社会因素;随着社会的老龄化发展,老年人的心理问题也会愈加突出。

上述不同人群的心理卫生问题都需要我们进一步关注,并为之作出相应的服务。综合性医院的心理门诊借助综合性医院的优良条件,可以更好地发现早期存在心理问题的患者或者为那些不愿到精神专科医院就诊的心理障碍患者提供帮助;同时通过社区卫生中心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促进生物-社会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最大程度的向市民提供整体的医疗服务,并且有利于医学心理咨询业务的全面发展。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专业性工作,通过科学的手段和方法提供有效的心理援助,在维护和增进人们心身健康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对遭遇社会心理应激而尚未出现疾病的“健康人”和/或已有某些心理疾病或躯体疾病的患者,进行心理指导与训练,增加其对心理刺激和冲突的防卫能力,减轻患者心理负担,达到防治心理障碍、促进恢复健康的目的,从而减少盲目的检查和不合理的治疗,降低医药资源的消耗,减轻国家和个人的负担。

因此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建议:①加强管理与督导,应成立相应的管理结构,具体实施医疗机构心理咨询的管理与监督,并制定行业相关发展规划。②将心理咨询技能培训纳入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设立心理咨询(治疗)师的职称系列,建立完善的心理咨询专科诊疗常规。③重点发展综合性医院的心理咨询,进一步完善专科医院与社区医院在诊治心理障碍疾病中所起到的作用。④重视并扩大宣传,发展适合我国目前国情的心理治疗模式。在整个调研工作中还存在一些失访现象,失访率5%左右,说明调研工作存在遗漏,这是由于此项工作的特殊性,致使个别单位消极对待,也与调研工作的前期宣传、沟通力度不够有关。另外本次调研由于多种因素限制,未能对从综合性医院转诊的情况以及咨客的职业分布做深入详细的调查统计也是一个遗憾。

就业前景
合同
人工智能
生物技术
航天技术
海洋技术
能源技术
信息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