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范文 > 设计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学设计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学设计

   来源:学问馆    阅读: 1.01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下面是小编准备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学设计,欢迎阅读。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学设计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学设计篇1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诗歌中重点字词的读音和解释,理解诗句的内容。

2、掌握律诗的体裁常识

过程与方法:

理解诗歌分析的几种方法,学会运用“起承转合”法分析诗歌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诗歌的意境,熟读成诵。理解和感悟诗人豁达的胸襟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学习重难点】

理解诗歌分析的几种方法,学会运用“起承转合”法分析诗歌;理解和感悟诗人豁达的胸襟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学习方法】

讲授法、批注法、探究法、讨论法

【课时建议】

1课时

【课前预习】

一、预习篇:千呼万唤始出来

1、知识链接:

文体讲解: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近体诗包括绝句(五言四句、七言四句)、律诗(五言八句、七言八句)、排律(十句以上)三种,诗篇中句数、字数、平仄、押韵都有严格的限制。

律诗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初。格律要求严格。分五言、七言两种,简称五律、七律。以八句为定格。每句有一定的平仄格式。

2、作者简介:

王勃,字子安,出身儒学世家,唐高宗时应举及第,年仅16岁,授职朝散郎,后因做《斗鸡檄》被赶出沛王府。之后,王勃历时三年游览巴蜀山川景物,创作了大量诗文。返回长安后,求补得虢州参军。在参军任上,因私杀官奴二次被贬。27岁那年到交趾探望父亲,溺水而死,著有《王子安集》。

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堪称一时之最,代表作品有《滕王阁序》等。他才华横溢,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位列四杰之首。

3、朗读注意生字词:

城阙( ) 宦( )游人

歧( )路

4、根据课下注释翻译生字词:

城阙( )

三秦( )

五津( )

宦游( )

歧路( )

沾巾( )

【学习过程】

二、准备篇:未成曲调先有情:

1、题解: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提问:这是一首什么题材的诗,从那些字可以看出来?

作者送一位姓杜的朋友到四川去任某县的县尉。(送别诗)

①唐代的官制,一个县的行政长官成为“令”,县令以下设一名“丞”,处理文事;有一名“尉”,处理武事。文丞武尉,是协助县令的官职。文人书简往来,或者在公文上,尊称县令为“明府”,县丞为“赞府”,县尉为“少府”。

②蜀州,即蜀郡,成都地区从汉至隋均为蜀郡。唐初该郡为州,故王勃改称为蜀州。但当王勃做这首诗的时候,成都地区已改称为益州。所以王勃用的仍然是古地名。后来王勃死后武后垂拱二年,将益州分为三个部分,其中一个部分就称为蜀州。

2、送别诗的情感:雄壮

①大声朗读诗歌,通过诗歌内容,确定诗歌基调。 本诗的情感基调:(雄壮)

②与其他送别诗相比:(悲伤)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作为一首暗含离情别绪的诗歌却是完全不沉浸于悲伤,一言以蔽之:雄壮。 诗是具有时代性的,反映特定时代的审美情趣(宫体诗,陶渊明)但也有一些诗具有跨时代的超越性,从古至今大家都认可,例如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诗。

三、学习篇:轻拢慢捻抹复挑

1、学习方法指导:

①律诗:

律诗通常每首八句,每二句成一联,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尾联。

结合诗歌讲解: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首联)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颔联)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颈联)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尾联)

简要回顾我们常用的诗歌学习方法:知人论世、以意逆志。

②“起承转合”法:

“起承转合”分别标志了每联的作用。

A起:首联。作用在于破题,即交待事件发生的相关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等)。

B承:颔联,紧承上联所写的内容和方向,加以具体化的描述(从情感和叙述上使之饱满)

C转:颈联,强调在内容上或情感上要改变描写方向。

D合:尾联,回应题目,在情绪、逻辑、意义上进行揭示和升华

2、诗歌解析:

(1)技法指导示例:

① 首联“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起:破题作用,交待诗的主要因素,这首诗是送别诗,主要因素是时间和地点) 提问:诗中有几个地名?这几个地方各是什么样的?

A.首联是一个地名对:

三秦:长安附近关中一带的地方(点出了送别的地点)

五津:四川省岷江上的五个渡口(点出了远行的方向)

B.城阙辅三秦:城阙:唐代帝都长安城

辅:辅佐 护卫

三秦:关中平原是秦地,关羽入关后一分为三(秦岭、秦川)

提问:景物的描写给人什么感受?(描绘帝都的浑雄大气)

C.风烟望五津:风烟:风尘烟雾(点明时间是早上,诗歌常用节令、气候、自然

景物的变化来象征性的表现时间)

望:把相隔万里的两地连在了一起 五津:四川岷江古有的五个著名渡口,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

涉头津、江南津,合称五津,是古人由秦入蜀的必经之地, 用以泛指蜀地。

提问:诗的开头明说离别了吗?

(没有直接说,但是却点化了诗人心中的如烟如雾的迷茫和翘首相望的心情) 明晰:这别离在王勃眼里,不是“折杨柳”,不是“看孤舟”,更不是“执手相看泪眼”,它不是小情小调,它是秦和蜀的对望,一近一远,一明一暗,一实一虚,对比强烈,宏厚壮阔,气象万千,构成了一幅非常生动真实的送别画面。

(2)利用技法,以小组讨论汇报的方式分析剩余3句诗句:

②颔联“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承:紧承上联所描写的内容和方向加以具体化的描述。点明离别的心情) 需解决的问题:作者讲述了怎么样的离别心情?(PPT展示) 讨论达到的效果:

A.与君离别意:

离别意:我和你离别的情意(情谊太深,一言难尽反而言止)

B.同是宦游人

宦游人:为做官而漂泊在外的人。(宦游是唐诗的重要主题,指古时离开家乡到异地求学成为游士或游学,离开家乡到异地做官称游宦或宦游)

明晰:两人都是客中作别,有共同的感受,诗人用了一种体贴关注的语气,劝慰杜少府,感情真挚,很自然的把两个人之间的情感共鸣写出来了。(尝惯了背井离乡之苦,认定飘蓬随风的宿命)

③颈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转:强调在内容上或情感上要改变描写方向。作者情感发生变化) 需解决的问题:这一联那些词语让你觉得雄壮大气?(PPT展示) 讨论达到的效果:

A.海内、天涯:地理上的空间之大(让人望而生畏)

B.知己、比邻:心灵上的情谊之深(让人思而生悦)

明晰:这既是对杜少府的安慰也是对他的一种赞扬,豁达大度、掷地有声,表现出诗人宽广的胸怀和高尚的志趣,使真挚的友情得到了升华。(真正的朋友不是每日的厮守,而是心意的相通)

这是本诗的名句,也是唐诗中数一数二的名句,但这不是王勃的首创,他是对曹植的诗句“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的高度概括,是对建安风骨,慷慨悲歌的继承,是对古诗歌的推陈出新。

如今已经成为壮别的代名词了,根植于中国人的心灵之中。

④尾联“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合:回应题目,作情绪、逻辑、意义上的揭示和升华。再次劝慰朋友) 需解决的问题:尾联在抒情上与前几联有什么不同?(PPT展示) 讨论达到的效果: 无为:不要,不需要

歧路:分别得路口(照应分别主题)

沾巾:挥泪告别(人哭用手帕拭泪,于是沾巾用来代替哭泣)

明晰:这一句使得诗从极高的情境下舒缓进温柔的情感世界里,收放自如,阳刚的基调里托这么一句温柔的结尾,让人觉得刚柔并济,委婉动人。(劝慰朋友,宽解自己,极具有人情味)

3、回顾全诗:

作者写这首诗的目的是为了劝慰他的朋友杜少府,但他不是一上来就劝他不要过于伤感。而是先用环境描写勾画出一个真实的送别画面,又表示自己和他一样都是宦游人,因而最能理解那种因离开亲友远出求仕的心情。接下去又说,山高水远并不能阻隔知己在精神上和情感上的沟通,“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遂成为全篇的金句。最后才劝他不要在分手的时候过于悲伤。

四、展示篇:大珠小珠落玉盘

经典咏流传:学唱歌曲《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结语:江淹的《别赋》开篇就写“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但王勃此诗却潇洒浑厚,独树一帜。其原因有二,一是他年轻,二是他赶上了初唐时期。人生的青春和时代的青春相互呼应,才有这样浑厚的气象。正如大家这个年纪和所处的中国大发展时期,所以也希望大家秉持青春豪情,为华夏崛起而读书,在中国发展的大舞台上尽显个人风采。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学设计篇2

教学目标:

通过诵读,理解诗歌内容和诗人情感。

通过品读,理解此送别诗“赠别不作悲酸语,魄力自异”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无注解、无背景裸读诗歌。

二、释题

送别诗 官职 到、往 四川

杜少府=杜审言?

三、读诗

(一)一生读 关注字音停顿 补充律诗的停顿

(二)自由读 提疑:有哪些字词的意思不太明白?

可能涉及:城阙 三秦 五津 歧路……

(三)师生共同赏读 边赏边朗读

1.首联

由学生提疑的地名引出首联的赏读

写景特点:一远一近,一明一暗,对比强烈。

辅:长安城雄伟的气势

望:站在气象雄伟的长安城下,举目遥望蜀州方向,千里迢迢,苍茫一片,风烟迷茫,路途遥远,在这想象中,似能看到朋友一路的风霜及日后的艰难,无线依依惜别之情展现在壮阔的境界中。

形成板书:起——将远别 平 缓 壮阔

2.颔联

将离别,这样的离愁别绪,我与你,“与君”感同身受,为什么呢?

“同”:外出做官,漂泊在外,你的感伤我懂,客居中的话别,别中别,更是多了一份愁绪。

形成板书:承——同宦游 忧伤 共鸣感

3.尾联

“共沾巾”: 在离别的地方送别,在“歧路”上,如果是你跟最好的朋友分别,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百度搜索,现在西安(长安)到成都(蜀州)乘坐火车快车需要十几个小时。那么在交通不发达的唐代需要多久呢!何况“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啊。这一别许是生离死别呀!是常人就会“共沾巾”,这种情况下,诗人王勃怎么说?

“无为”:不要,不需要。体现一种勇往直前的积极进取的态度,迎接新生活。

形成板书:合——莫沾巾 释然 放下 乐观

4.颈联

“知己”:莫沾巾凭什么?——知己 “知己”与“友人”的区别

“比”:靠近、挨着 如:其两膝相比者。心近、情真,即便是远在天涯海角也如同身在近邻。正如秦观所说: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幕幕。这是怎样的一种胸襟和气魄啊。

形成板书:转——若比邻 豪迈雄浑

5.结合板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自由读——师范读——齐读

(四)关于离别诗及诗人王勃

1. 同学的朗读让我感到这么一种豪迈和旷达。下发打印好的离别诗。

请同学结合诗句谈谈大部分离别诗所表达的情绪。——悲伤 惆怅

2.《唐诗三百首》选者曾说,“赠别不作悲酸语,魄力自异。”

王诗一出,其它的送别诗便黯然失色,缘于立意不落俗套。

生命的长度不以年龄衡量,即便有诸多不如意(官职小,两度被贬,找人记恨),好好向前看。

(五)关于离别

“离别”“告别”这是一个很由情怀的词语,古人一别许是一生再难相见,因此,古人很重视离别,离别之际,人们不仅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要作诗话别,所以“离别”也就自然成为我国古典诗歌中歌咏的重要内容,形成了送别文化。

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能让你黯然销魂的,只有离别。

面对离别,有人说离别是独在异乡为异客的绵绵情怀;有人说离别是别时容易见时难的切切思念……

王勃说,离别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豪迈。就象诗中所说那样,即使远在天涯海角,只要那份真情在,我们也能感觉到就在近旁,这是做朋友的最高境界。

论诗凄婉的离别还是豪迈的离别,都只是一种情绪的表达罢了,无可厚非。作家曹文轩和故乡和父亲的告别,让我们明白:文学写了上百年上千年,其实作的就是一篇文章:生离死别。

这是一种生命的体验。

董卿在《朗读者》第七期卷首开场说得好:离别不是遗忘,而是转身,离别不是放弃,而是开始! 面对告别,最好的态度就是好好告别!

就业前景
合同
人工智能
生物技术
航天技术
海洋技术
能源技术
信息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