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绿色校园 > 书籍 > 经典养生书籍优秀心得体会3篇

经典养生书籍优秀心得体会3篇

   来源:学问馆    阅读: 3.09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我们从一些事情得到感想后,写心得体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样可以记录我们的思想活动。那么好的心得体会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经典养生书籍优秀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经典养生书籍优秀心得体会3篇

  经典养生书籍优秀心得体会篇1

《养性延命录》原题陶宏景辑。陶宏景,生于公元456年,于536年去世,享年81岁。陶氏是南朝齐梁时期道教思想家、医学家,他通过自己养生的心得体会,在前人的基础上,对养生学做了较为全面的总结

在静养方面,本书强调益气、保精、摄神是养生大法。认为“神大用则竭,形大劳则毙”。还指出养生宜顺天时、适地理、和阴阳,取其中和,无太过,勿不及。例如“勿大温消骨髓,勿大寒伤肌肉,勿咳唾失肥液,勿卒呼惊魂魄,勿久泣神悲戚,勿恚怒神不乐,勿念内志恍惚”。只有这样,“能中和者必久寿也”。

在动养方面,本书指出气功、导引、服气、吞津诸法,都有利于健康。有关方法介绍,如《服气疗病篇》说:“凡行气以鼻纳气,以口吐气,微而引之,命曰长息,纳气有一,吐气有六。纳气一者谓吸也,吐气六者谓吹、呼、唏、呵、嘘、口四,皆出气也。凡人之息,一呼一吸元有此数。欲为长息吐气之法,时寒可吹,时温可呼。吹以去风,呼以除热,唏以去烦,呵以下气,嘘以散滞,口四以解极。”《教诫篇》引《黄庭经》说:“玉池清水灌灵根,审能修之可长存,名曰饮食自然。自然者则是华池,华池者口中唾也……漱而咽之,溉脏润身,流利百脉,化养万神,支(肢)节毛发宗之而生也。”现代研究表明,唾液分泌障碍会引起皮肤萎缩,弹性减弱,色素沉着,脱发,皮脂腺分泌减少等。可见在进行气功、导引的过程中,将口中唾“漱而咽之”,有助于改善发、皮、骨、筋状况,增进功力。

在食养方面,书中提出“百病横夭多由饮食”,“饱食即卧生百病”的观点。因此,在《食诫篇》中要求人们食不应过饱,饮不应过多,不要夜食。该书还指出,饥饿之后进食,“食必多”,大渴之后饮水,“饮必过”。因此应当在出现饥渴感觉之前,“先饥乃食,先渴而饮”,才会使身体受益。书中提出,为了防止“饱食即卧”引起的疾病,应“食毕当行,行毕使人以粉摩腹数百过,大益也”。

  经典养生书籍优秀心得体会篇2

这是一本让我等了8年的书,读之,我有一种闻道之喜。

有人云:文以载道”不如“医以载道”,我想“医以载道”不如“人以载道”。但是要做好人我想最基础的是从字去载道,去悟道。

象显于外,道藏而于内,大道至简,而徐老这本《字里藏医》是一本真正的从字载道,从字载医之书,此书有着中医传统文化的浓郁的芳香与福泽。

《字里藏医》共4章节,第一辑说的从健康谈起,第二辑说的从性命谈起,第三辑说的从疾病谈起,第四辑说的从脍炙谈起,徐老一共举了46个词语,读完这本书,准确的说,不能说词语,而应该说是92个汉字。

在第一辑从健康谈起,徐老很详细的说到“饥饿”,我特别对这2字解读甚是赞同,我懂得了“饿”比“饥”更严重,“饿”是伤心,在书中他说到一句话我觉得说的很精妙,徐老在书中曰:“很多人问我吃什么有益于健康,我说吃什么不重要,怎么吃,什么时候吃才是关键。不饥不饿的时候不吃,哪怕是到了吃饭的时候外界的时钟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的生物钟。这时候进食无异于糟蹋自己。如果加上麻辣鲜香作料刺激胃口,无异于糟蹋自己……即使到了又饥又饿的时候也要慢慢进食,细嚼慢咽,吃到吃八分饱就打住,留点儿余地,留点儿想,来日方长嘛!想起一句话,你看风景的时候,风景也在看你,你在吃饭的时候,饭也在吃你,所以道家和中医认为,人这一辈子吃的饭是有定量的,小吃几口,多吃几年,这个说法是有道理的,可是看到美食如同拥抱美女,有几个能忍得住呢?忍得住就是神仙。

你看徐老师说的多好呀,多么生活和幽默形象呀,让人在会声一笑后却懂得了养生之道,就2字却隐藏了如此深厚的底蕴,我不得不佩服他的解读以及对古文字的奥妙。

第三辑说“疾病”2字,在未看书之前,我还一直认为“疾病”就是生病的意思,孰不知原来“疾”和“病”是大有区别,一向认为自己还是有点文字底蕴的我,但是读了徐老的解读后,竟发现自己还未小学毕业。疾病的初期称为“疾”,而“病”是“疾”的发展,我懂得了人要防微杜渐,在“疾”之前就要调理好自己的心身,以免病入膏肓,无药可救,此也印证了真正高明的医生是不治已病治未病。

书中太多让人启迪的知识,也不逐一二举例了,也只有心领神会了,徐老他是用一个大医的高度,从书中我领悟到,无论是有心之“?邸暗南噱σ阅??故俏扌闹?鞍?钡南嗤?诮???舛际且砸恢终苎У那榛常?叶佳?酒渲校?谡庑┪淖值慕舛林校?叱隽硕源?忱斫獾奈笄??/p>

《字里藏医》我觉得它是一本很有实用性的书,实用性外还有着对中国传统文化有很深的认识和解读,我明白了汉字也有魂魄,反而觉得在中国当下有很多人是一个没有魂魄的巨人,物质极度富有,而灵魂极度贫乏。

话落于此,突然想起一事,去年一些所谓的中国学者,还有3000名专家参与,历经8个寒暑竟然搞出《通用规范汉字表》,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成就居然是对“44个汉字整形”。

我想这些专家学者的孔乙己化,说到底,是中国文人自命“精神贵族”的悠久传统在当代社会的死灰复燃。近十几年来,专家学者的地位渐趋优越——虽然不如官员显赫,老板富有,但也没有他们的压力或限制,到了教授、研究员一级,便待遇优厚,终身无虞——于是乎老毛病又犯了,一会儿要改春节,一会儿要用熊猫代替龙来做中华民族的象征,一会儿又要改革字体,以至很多的汉字已经失去原本的意韵了……他们总之没有消停的时候,这些伪议题浪费了大量的社会资源,客观上帮了既得利益集团的忙,也从一个侧面凸显了专家学者们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生存状态。

孔乙己替人抄书,是自己弄钱养活自己,这些专家学者,则又拿工资,又拿津贴,研究的学问与“经世致用”这四个字连边也沾不上。而且据说现在某些所谓教授潜规则女生。现在又弄出对汉字的亵渎,我想他们是没事找事,制造混乱。我是极力反对对文字“整容”,因为汉字本身就是一个美女。她小时候就很美。但是所谓的精力充沛的文字专家们,仍在拼死维护他们使唤手术刀的“权威”,一次又一次躲在犄角旮旯里瞎费工夫在折腾汉字,我想这实在得不偿失。

这种对汉字的整形的嚣张,我想这是某些国人的无知和愚昧,以及良心的丧失。

在浩瀚的中华文化字典里,其实“医道”始终独立而鲜活的存在着,一方面道以医显,另一方面,从医入道,从字入道。我想汉字一直以来是中国人心灵上绽放出的花朵,是中国人人心的造化。读《字里藏医》我感悟到,要想了解人,不仅可以从身体入手,去倾听五脏六腑生克制化得交流,而且还可以借文字表达思想诸多方式入手,去倾听五脏六腑生克制化的交流,而比如从“饥饿”这简单的二字,当我们真正了解其真意时候,我们一定会被打动,因为我们熟悉那些情感,那些方正而如画的汉子就像手纹一样清晰、神秘,熨贴着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心灵……

我想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中国字;有中国的字的地方就有中国词,就有中国心。我们说着、唱着、书写着,每一个汉字都珠润饱满,声音嘹亮。我们都爱着、恨着、感动着,从造字的仓颉开始,我们古老的生命便以一种方方正正的方式存在,并在世界历史写意的绽放。

徐老为了说清楚其中的道理,他不咬文嚼字,而在书中统统采用打古文引证的方法,他不说这个概念“是”什么,而是“象”什么,就如同在《易经》里画出卦来让你看它“象”什么,然后去感悟真理:他不用大概念来压人,而是发掘生活的点滴来映照我们的心灵,因为现在很多人心灵都扭曲变型了,因此我想徐老这本书是智慧之书,而不是知识之书,是可以让一个民族怀着热情世世代代反复的阅读的书。

我感叹《字里藏医》选题立意与视角的广度和宽度还有深度,把每一个耳熟能详的词语重新挖掘探索,从生命的涵义、从做人的涵义、从养身保健的涵义、从中医药理的涵义,依推原始经典再次解读,即是对中国文化之根柢的一次全新的'漫游和感悟。流淌在中国人的血脉里。

徐老用他的渊博的学识,独到的眼光,睿智的见解深入浅出的表达方式,引人深思的深厚学理和智慧。他在书中一边旁征博引,一边结合自己渊博的中医知识底蕴去解读每一个词语,不得不让我茅塞顿开,醍醐灌顶之感。

《字里藏医》的经典犹如一扇扇高耸入云的大门,在原始的尘封中一直在等待着被叩响、被唤醒,只要我们愿意,只要我们真诚,我们便能从中可以去触摸那些传统的古老而睿智的魂灵……

也许读完此书的一刻,我才感悟到自己才是最好的医生,求医不如求己。《黄帝内经》曰:精神内守,病安何来?因为不是每个人都有机缘认识真正有德行的医生,再说有些道行很高的医生一生中看的病人也极极有限,屈指可数,因为自己通过修身养心与天地合把病防范于未然,自己治疗的是未病,若到医生那去了已经是治已病了。但是还是要经过得道医生的点化,还是要自己不断的学习,才能达到自己才是最好的医生之境界,也许我想要学好中医,必先去修心。习医先修身,心不正则医不正,术太高。但对人和社会的危害也越大。

世界上最高的学问都是研究人的学问,我想思想和哲学上的差异并无法阻隔人类生命肉体认识的一致性和共通性。不解决人的问题,我想就不是学问。《字里藏医》是研究人的,也颇具现实意义,它是从词语来研究人之本性的经典,它是从语言文字入手来研究人性的问题,当一切从人出发,我们的心灵便随之开启,我们的学问便落到了实处,我们的快乐也会油然而生……《字里藏医》又何尝不是一种大学问呢?

突然想起徐老师说的:为人子女者,不知医为不孝,为人父母者,不知医为不慈。我想中医这是一门仁术,从字入医,它源于一种根本的、深沉的爱,源于一种沉静的力量及心灵的阅读,它熨贴了我们的生命的根。

  经典养生书籍优秀心得体会篇3

大家都知道《皇帝内经》是我国现存的最早的一部医书,而道教医学也是中国传统医学中的一个重要流派。作为一个道教的教职人员来说《黄帝内经》也是我们学习道家医学中最基础的理论典籍。

我最初看《黄帝内经》是白云观的一位老信徒推荐我看的。一年前我被分在上海白云观实习,在这里有幸遇到了一位退休的老中医陈医生。在这实习期间只要一有空我们就在一起聊天,她经常和我谈她那个年代所见到和所认识的道长是什么样子,有什么学识。尤其是谈到“十道九医”的话题是,每次她都鼓励我,让我有时间多看看这方面的书,并推荐了《黄帝内经》,《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解剖学》这几本书让我看。

我花了大半年的时间把《黄帝内经》看了一遍,由于自身学识的不足,我只能谈谈读完《黄帝内经》以后的感想。在我看来《皇帝内经》的主要内容就是告诉大家怎样让自己不生病。我按照自己的理解把它概括为三句话:好好睡觉,好好吃饭,不急不气。

  一:好好睡觉

我为什么把好好睡觉放在第一位呢?因为养生的第一大补就是睡觉。现在人生活压力很大,再加上花红酒绿的夜生活非常诱人,熬夜已经是普遍的一种现象了。晚上不注重休息白天上班精力也就跟不上了,于是就拼命的喝提神药或者是兴奋冲剂,把人体的精力都提前释放出来,这就很容易导致体力的透支和身体素质的减弱,一些慢心病就慢慢的滋生了。

如何睡觉呢?《黄帝内经》第二篇《四气调神大论》上说的很明白了!春天要“夜卧早起”,因为春天是万物开始生长之季,天地之气也在春天开始萌发,也是人体阳气生发的季节,要求人们顺从自然界春生的规律,一般保持在晚上十点半左右入睡,早上六点左右起床,这样有利于人体内阳气的生长。夏天要“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但是“夜卧”并不是提倡夏季熬夜,而是提倡应夏季的昼夜变化特点按时作息,晚上十一点之前入睡即可,早上六点左右起床。夏季由于天气炎热,人体消耗较大,如果经常熬夜,会增加对身体的伤害。夏天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睡个午觉,午觉有利于气血平衡,补充体力,提高下午的工作效率。午睡时间一般半小时到一小时之间,不要超过一小时,否则适得其反,干扰晚上正常的睡眠时间。秋天要“早卧早起”,因为这个时节天地的气机开始收敛了,所以我们人体的气机也要收敛了,所以人应该要早睡早起。为什么要早睡呢?在中医里面秋天还称为“秋杀”,意思就是秋天的风对人有一定的杀伤力,所以这是时节人要早睡。冬天要“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意思就是冬天要晚点起,几点起呢?一定要等到太阳升起了,天地的阳气升起来的时候人才可以起床。冬三月万物秘藏,树叶没了,营养都藏到根里面去了。昆虫青蛙等等都看不见了,都跑到地底下冬眠了。所以这个时节人应该早睡晚起,如果已经进入冬天了,你还没有睡觉,就会耗散阳气,当阳气被耗,邪气就会乘虚而入。所以冬天尤其是老年人最好不要出门,外面寒气太重了。

睡眠为什么重要,我们去看看天地万物,植物要想拔节的话一定是在夜里,寅时就是夜里肺气开始输布全身气血的时候,这个时候一定要靠深度睡眠来完成,所以再熬夜不要熬到十一点,最好九点就要睡觉,早上五点到七点就要起床了,因为那时天门开了,人的气也开了,所以那个时候人也应该起床了。良好的睡眠不仅能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还能恢复我们的体力。

  二:好好吃饭

由于现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早就吃穿不愁了。这就导致了许多家庭拼命的去吃贵的东西,吃以前吃不到的东西。一桌菜看下来几乎都是荤菜,而且不是油炸就是红烧的。这就导致了一系列病情的产生,现在把这些病都简称为“富贵病”。那何谓好好吃饭呢?我概括为下面几点:一日三顿,定时定量,按时按量,五谷杂粮,荤素搭配。看似非常简单的几个字,但是现在有谁敢说这几点我都做到了呢?几乎没有!

我们每天都在大鱼大肉吃的借口是我们需要补充营养。什么叫营养呢?好多人都没能正确的理解。吃进去,能被吸收的这才叫营养。而吃进去,不被吸收的那叫垃圾。所以我们吃东西的时候一定要量力而行,中医里面把消化食物的那个能量称作为“气”,如果食物不能被气化,就不能吸收,不能吸收就会长期堆积,堆积到一定的程度,就产生了这种淤滞物,也就是现在人们叫的“癌”。所以我们提倡饿了再吃,你饿了,说明你已经把之前吃的食物消化完了,如果到了吃饭的时候,肚子胀胀的不饿,说明上顿的食物还没有被消化,没有被消化的那就是垃圾。所以大家给自己定一个量,这个量使你下顿吃饭的时候能感觉到饥饿。

细心的人一定会发现,其实我们的嘴早就告诉了我们该如何去吃饭。张开嘴,看看里面的牙齿。最里面的是两颗槽牙也叫大板牙。槽牙是干什么的呢?以前的槽就是磨盘,磨麦子,磨五谷杂粮的,也就是现代人说的粗粮。紧接着的是两颗小的槽牙,这是磨细麦细粮的,也就是我们现代人说的精粮。接下来的是一颗虎牙,不用我说大家听名字就知道这是用来食肉的,也就是现在说的荤菜。再下来就是两颗门牙,两颗门牙排列整齐就像切菜的菜刀,所以门牙就是我们用来吃蔬菜瓜果的。总结一下按比例来算的话就是两份的粗粮,两份的精粮,一份晕菜,两份素菜。所以我们做菜的搭配和吃菜的顺序就可以按照这个比例来。还有一点我想提醒的就是不要吃反季节蔬菜瓜果。那些瓜果蔬菜就是用农药浸泡出来的,所以菜农和果农都不吃自己种出来的菜,因为他们知道这些瓜果蔬菜是怎么长大的。

  三:不气不躁

现代人都很忙,人心浮躁,急于求成,急功近利。学生时期忙着各种无休止的考试,回家又有学不完的作业,参加各种各样的学习班。等参加工作后,又忙着挣钱。因为几十万的贷款压得喘不过气来,不赚钱怎么办?等票子有了,房子有了,孩子、位子也有了,身体却垮了。

俗话说:“百病气上身”,这句话说的一点都没错。《黄帝内经·灵枢篇》说:“夫百病之所始生者,必起于燥湿寒暑风雨,阴阳喜怒,饮食起居”,我们的老祖宗很早就明白了生气是最原始的疾病根源之一,生气不但浪费身体的血气能量,更是造成人体各种疾病的一个非常重要原因。从中医养生来说,人生气发脾气时,气会往上冲,直冲头顶,所以会造成头顶发热,久而久之就会形成秃顶。严重的暴躁,有时会造成肝内出血,出来的血会留在肝里面,久而久之就会形成血瘤,更严重的还有可能会吐血,而吐出来的这个血就是来自肝里面的,这些听起来都很可怕,但是都是真时的情形。而现代西医学也研究发现,人生气的时候生理反应十分剧烈,分泌物比任何情绪都复杂,而且分泌物还具有毒性。因此爱生气的人很难身体健康,就更加谈不上长寿了,所以西医学里面就发出了:“生气等于自杀”的警告。其实我们细细想想让我们生气的原因不外乎争执和吵架两种。回想起来有这个必要吗?最后气坏了身子不还是自己难受吗?所以我们要不气就是要想的开,接受你不能改变的,做你可以做的,要永远保持心平气和,永远保持着快乐。

我们继续来分析下急躁的躁字,躁是一个足字旁,所以急躁的人就表现在脚上。站在那一会儿走来走去的,坐在那二郎腿又抖来抖去的,这个人肯定躁了。为什么呢?那是肝躁了。在《黄帝内经》中把肝比作将军之官,为什么是将军呢?它有名必有实呀。只有大智大勇的才为将军,如果有勇无智,匹夫也,如果有智无勇,书生也,如果说他智勇双全,这才成为将军。将军之官管谋虑的。当肝出现噪的时候,必定谋虑不周。而肝胆相表里,胆又为中正之官,什么是中正呢?中正这个中字是上下通彻,左右和谐的意思。所以中正之官是专管决断的。如果说你谋虑不周了,你决断不能够中正了,那你思考问题肯定是乱的,最后决断是错的,那你还能干什么呢?所以你看看,人一急躁一生气,不仅给身体带来伤害,也给工作和生活也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该如何拿捏我想大家都很清楚了。

《黄帝内经》的主旨不仅仅是要治病,更是要改善人的生活习惯,让人不生病,达到真正的养生目的。随着国门的敞开,世界文化不断涌入中国,我希望我们在学习别人先进文化的同时也不要忘掉自己老祖宗的智慧结晶。我们学习了新的技术,制造了新的器械,是对的,但这只是外物,只是工具,是不能代替主体本身的。医疗器械再先进也只是工具,不是人体,它只能用于帮助我们,而不能取代我们。

最后以《黄帝内经·灵枢·本神》里的一段话结尾,“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辟邪不至,长生久视”。

出国留学
外语学习
寄语
广播稿
观后感
读后感
读书笔记
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