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绿色校园 > 其他 > 坚决抵制有偿家教 ,永远树立师德形象

坚决抵制有偿家教 ,永远树立师德形象

   来源:学问馆    阅读: 2.37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本周政治学习时,全体教师再次跟随领导学习了“抵制有偿家教”的专题方案,感触颇丰。

坚决抵制有偿家教 ,永远树立师德形象

先浅谈自己对“有偿家教”的一点认识。

有人认为家教非常有必要存在,这是为什么?原因是知识是有连贯性的,一处不通,后面学起来就难了,同时,现行的教材注重图文并茂,内容编写简单,学生很容易理解了教材上的知识,但在做试题时却很困难。真的是这么回事吗?请听有位家长这样说,孩子的数学老师,经常打电话到家里来说孩子学习不好,需要补课,去补课呢也是让学生做作业,老师适当的讲讲,有时候,在做练习时孩子又会遇到补课时老师讲过的题目,老师在班里又把它讲了一遍。这能有什么作用?没有,根本没有什么作用。如此家教不是为了钱还是为什么呢?

其实,教育部门一再强调要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可是就是减不下来。为什么呢?这与我们有的教师也有一定的关系。虽然从一定程度上说,家教原本是好事,但一加“有偿”二字,它就会让“好事”变味。我们教师队伍中总有个别老师以家教为幌子为个人谋私利,无形中增加了学生负担,破坏了教师与学生、家长的和谐关系。应该说,老师传授学生知识,这是老师的职责,学生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向老师请教,这是当老师的荣誉。让家教与“有偿”联系在一起,这既有损我们老师的形象,又伤害了纯洁的师生关系。

为了教育的理想,为了理想的教育,让我们在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中,实现我们的人生价值。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谈谈自己的体会。

教育是育人的事业。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少数教师热衷于“有偿家教”,不仅有损教师的人格形象,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也会产生消极的影响。“教育是事业,其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其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其生命在于创新。”尽管教育的课程在变、教育的模式在变,但开智启蒙、传承文明、塑造人格的教育本质没有变;尽管教育的方法在变、教师的观念在变,但甘为人梯、引领未来、为人师表的教师职责没有变。

一、“有偿家教”违背了师德的基本要求。

爱岗敬业、献身教育是师德的基本要求。只有爱岗敬业,教师才能积极面对自身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义务,才能把握现实,面向未来,才能对人类历史负责!尽管“有偿家教”看起来是一个社会需求,教师用工作之外的业余时间搞“有偿家教”好像也无可厚非,法律对此并没有作明确的规范。但是,仅仅用“合法”的要求来规范教师的行为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这是一切行业的底线。身为人民教师,不仅应当模范地守法,而且应该以自身高尚的德行影响社会、引领未来。因此,教师的主要精力应当凝聚在本职工作上,凝聚在教书育人的事业上。在这样一个价值取向日益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中,教师仍然应当坚守教育的理想,仍然应当担当起塑造社会良知的使命。

二、“有偿家教”偏离了教育的精神内核。

热爱学生、教书育人是师德的核心。我们不能把教师职业单纯看成谋生的职业。教师的职业从它产生的那一天起,就带着崇高的色彩:服务学生,既对学生的'现在负责,也对学生的未来负责。献身教育是一种价值取向,更是一种精神境界,是教师基本的生命方式。这是教育事业的要求,也是教师职业的本质。教育的使命是研究人、开发人、提升人,促进人全面发展。要完成这个使命,主要靠人民教师的责任感,靠良心发现,靠文化自觉,靠人文怀抱。教师的使命在于用人格孵化人格,用智慧点燃智慧,用生命影响生命。这样的使命要求我们教师凝心聚力,全心全意地把知识、智慧、爱心全部奉献给学生。

三、“有偿家教”使学生陷入“恶补”的怪圈。

知识的生成在“互动”而不在“灌输”,教育的魅力在课堂,在充满生命尊严的校园文化中。课堂的每一种变化都是生命的呈现。对自己的学生进行“有偿家教”,也就使学生失去了最好的成长空间。有偿家教还会使学生产生一种学习的依赖,使他们放松最为宝贵的课堂学习。到头来,学生通过家教得到的远远赶不上课堂学习失去的,而且,这还仅仅是知识层面的缺失,学生人格层面的缺失将会随着其对外物的依赖性的增大更为令人忧虑!学生负担更加沉重。每周4个晚上的培优班或补中、补差班集体补课,余下的晚上还得参加班主任、任课老师的家教补课,作业习题永远做不完,还有什么时间去自主学习发展个人兴趣特长?

在学习文件反思自己行为,感觉有必要再次表明自己的决心。

教师的使命在于用人格孵化人格,用智慧点燃智慧,用生命影响生命。这样的使命要求我们凝心聚力,这样的使命要求我们倾情奉献。尽管“有偿家教”只是少数教师的行为,但是它容易使教育涂上功利化、商业化的色彩,容易使师生之间的教学关系蜕变为金钱关系。这些教师在获取个人利益的同时,会渐渐淡薄对本职工作的责任,渐渐失去师生互动中纯净的情感。

我们希望每一位教师都有这样的认识:教师搞“家教”,有损师德和师表;我的学生找“家教”,我的责任未尽到。我们要用自己的言行告诉他人也告诉自己:教育是奉献不是索取,教育是公益不是功利;教师先自重,才能受尊重。


出国留学
外语学习
寄语
广播稿
观后感
读后感
读书笔记
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