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范文 > 新材料 > 优秀残疾人事迹简介(通用6篇)

优秀残疾人事迹简介(通用6篇)

   来源:学问馆    阅读: 2.77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事迹吧,事迹有两种用途:一是宣传典型,二是评选先进。那么什么样的事迹才是规范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优秀残疾人事迹简介(通用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优秀残疾人事迹简介(通用6篇)

优秀残疾人事迹简介1

个人简介:

周善彬,1979年10月出生,现任滨海县八滩镇残疾人专职委员。自2015年进入八滩镇残联工作以来,她在平凡的岗位上践行着为残疾人负责、为残疾人争光、为残疾人事业作贡献的准则,一直以来,她爱岗敬业,任劳任怨,一丝不苟完成工作任务;她谦虚谨慎,公道正派,全心全意服务残疾群众。2019年,在滨海县“自强脱贫、助残共享”活动中被表彰为“十佳自强模范”;2021年,被滨海县委县政府表彰为“最美志愿者”和“滨海敬业先锋”。

个人事迹:

周善彬幼时因病导致肢体二级残疾,需拄双拐才能行走,有时候路上的行人会投来异样的目光,但坚强乐观的她并没有被“命运开的玩笑”所打倒,她也并不觉得自己和其他人有什么不同。2015年,经过层层考核,她被滨海县八滩镇残联录取,成为了一名残疾人工作者。虽然身有残疾,不管怎样辛苦,在她手上的工作都从没被耽误过。

工作之余,周善彬每个月都会抽出时间到各村走访困难残疾人。八滩镇界山村的残疾户王福龙母子都是精神三级的残疾人,也是低收入户,现在对她已形成了一种依赖:每次有什么问题都会去找她,比如头疼感冒了,自己钱没有了,没有吃的了,就连有一次孩子因为下雨天衣服都没干,没有衣服穿和妈妈吵架一气之下跑没了也要去找她。本身自己就不方便,可是看到王福龙妈妈一把眼泪一把鼻涕的哭诉时,看此时外面下着大雨,她先和领导汇报情况再联系村干部和大伙出去找,浑身湿透了终于在一个危房里找到他,在她耐心的劝慰下终于同意回家。虽然她自己经济也不宽裕,但只要这些人找到她,她有吃的就给小孩拿一些吃的,还会给大人拿一些零钱,只要能帮上忙一定会尽力帮忙。她为了能准确的了解到残疾人的需求,经常一个一个的耐心询问,把残疾人家人和残疾人对辅具、无障碍、精神病免费药、残童学习的需求等,一字不落地记在工作笔记上,及时报到县里,很快大家都领到所需的物品。领到物品的残疾人朋友,都夸她真是老百姓的贴心人!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残疾人实现就业是摆脱贫困的一个重要途径。在以往的走访中,周善彬敏锐地发现有不少残疾人希望通过就业实现自食其力、奋发图强的梦想。但是他们由于长期生活在家不出门,不与人交流,活在小小的自我空间里,即使有这样的念头,也怎么都迈不出那一步。2021年3月,她联系了十几位残疾人,一一劝说,希望他们能够突破自己小小的圈子,走上工作岗位,这样不仅可以增加经济收入、改善生存和发展条件,更是可以慢慢打开心扉,与人交流,融入社会。刚开始,大家都是直摆手,而她也预见了这项工作的艰巨,于是一次不行跑两次、两次不行跑三次……就这样,来来回回跑了十多天后,终于有人被她打动:“周善彬你就是我们的小太阳,我听你的,去试试。”就这样,李洪、张洪等八位残疾人在八滩镇宏派制衣厂成功就业。走出一方小天地,进入更广阔的天空,刚开始,大家难免会有些不适应,周善彬持续进行跟踪回访并及时做好安抚工作,鼓励大家说出工作上和生活上的难题,根据反馈,再与服装厂的老板进行沟通,帮他们彻底解决后顾之忧。如今,周善彬依然在为残疾人就业而奔波,她的目标是争取让每一位残疾人都能够树立乐观向上的心态,正视自身价值,实现残疾人自立自强和改善生活条件。

2021年5月,为了让残疾人走出家庭、融入社会,滨海县残联决定兴办八滩镇粮东村“残疾人之家”,为符合相应条件的残疾人提供生活照料、技能培训、身体康复、文体娱乐、辅助就业等服务。而此时的周善彬却因摔折了腿卧床养伤,人虽在家中,心却早已飞到“残疾人之家”去了。由于长期不出门、不与人沟通,刚进入“残疾人之家”过这种集体的生活时,部分残疾人有点不太适应,经常会为一些芝麻大的小事,与人争吵,甚至大发脾气。此时周善彬总是在想:今天他们相处得怎么样?有没有闹矛盾?如果有,是不是已经妥善解决?于是,仅仅休养了小半个月的她,刚能勉强行动,哪怕腿上还打着石膏,她也要每天坚持去十多里路外的“残疾人之家”和大家聊聊,今天工作干的顺不顺心?饭菜可不可口?最近的生活是不是又遇到了什么困难?如果遇到有人发脾气闹矛盾,她会面带微笑静静倾听并耐心安抚,再和他们拉拉家常,帮助他们梳理问题并且一起解决。在她的努力下,“残疾人之家”里越来越和谐,大伙更心平气和了,而她的笑容也更灿烂了。

青春无悔,奉献无悔。她爱岗敬业,认真负责,工作一丝不苟;她任劳任怨,不辞劳苦,从未因家事请过一天假;她谦虚谨慎,公道正派,用行动诠释了一名优秀残疾人专职委员的内涵。她是一片阳光,给八滩镇残疾人无限温暖,她用自强不息的信念,架起双拐豪迈地走在自己人生的道路上,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引领人们向前进。

优秀残疾人事迹简介2

孝老爱老

在忙忙碌碌的生活中,人们发现,每天总有一辆电动三轮车就像摆钟一样,穿梭在小杜庄与街道办之间,常年如一日,无论酷暑与寒冬,都风雨无阻,雷打不动。驾车的女士,就是田桥街道残疾人专职委员张素芹,男的是她丈夫杜海平,他俩是同甘共苦的夫妻,更是优势互补的战友,俩人共用一双眼睛看路,又共用一双腿脚行走。

张素芹,今年41岁,高中文化程度,预备党员,多年担任田桥街道办残疾人专职委员,工作热情高,服务能力强。各项残疾人工作全县都处于先进水平。

她家总共四口人,她和丈夫都是重度残疾人,一个是肢体一级,一个是视力一级,女儿在读高中,婆婆与他们共同生活。

他婆婆已经82岁高龄了,在共同生活的十多年里,她同婆婆一直和睦相处,从未红过脸、吵过嘴,有事都是坐在一起商量着办。

“百善孝当先,我把婆婆当作自己的亲生母亲一样疼爱”这是她的“座右铭”,她常说,婆婆上了年纪,遇到不开心事的时候情绪波动大,容易激动,内心就会像小孩子一样脆弱。在婆婆不顺心或产生误会的时候,她就亲切地拉着婆婆的手与她促膝谈心,分析缘由,耐心疏导,沟通婆婆,让老人感觉到关心和体贴,解除各种误会。婆婆灿烂的笑容,让一家人都感受到幸福温暖。

“其实,老年人最喜欢有耐心的听众,听她滔滔不绝地说,最重要的是理解母亲的内心活动,讲她所爱,诉她所听,懂她所苦,伴她所乐,这才是孝敬老人最好的方式。”。张素芹这样体会到。“老人需要有人分享她的精神财富,有人在乎她的情绪,欣赏她的经历,赞赏她的述说,这就叫心灵沟通、亲近、融洽的效果”。

“婆婆平常生活很节俭,对生活要求不高,容易满足。要是我给她买衣服,就得偷偷地跟买回来,不能提前让她知道,不然婆婆就会阻止我行动。不让我为了她乱花钱,日常生活中婆婆生病了,我会毫不犹豫地开电瓶车带着她去看病,要是有时间还拉着去赶集玩玩散散心,别人看见了,都说婆婆是一个幸福的老年人”。张素芹说这话时,有一种强烈的自豪感。

张素芹经常意味深长的向亲戚邻居介绍:“60年代的贫穷让婆婆饱受沧桑,70年代的改革开放让婆婆拼搏奋斗,80年代的建设快速发展让婆婆经济压力倍增,90年代的小康社会让婆婆欢天喜地的生活,我要用我最真诚的孝心去善待婆婆,让她无忧无虑地过好幸福的晚年。我也会教育我的孩子在以后的生活中尊敬老人,传承中华美德”。

张素芹的孝敬老人的美德被周边群众传为佳话,在2016和2017两个年度连续荣获街道“好媳妇”荣誉称号。

乐于奉献

从2012年算起,她担任街道办残疾人专职委员已经8年了。8年时间里,她接受过各种培训,受到了多方面普法教育,更熟练地掌握了各项惠残助残政策。她坚持把各项政策及时准确的实施到残疾人身上,让广大残疾人群众及时得到党和政府的“阳光温暖”。同时,也让她时刻领悟到专职委员工作的意义和责任的重大。这些,不断激励、鼓舞着她做好工作的热情和干劲。

为了摸清残疾人家庭的基本情况和实际需求,在一年一次的全国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信息数据动态更新工作中,她除了做好村级信息采集员的培训指导工作外,同时,为了响应贫困残疾人在脱贫攻坚路上残疾人一个不能少的号召,她还坚持深入到村到户,进行重点走访采集,填写登记表格,解答有关咨询,解决建档立卡重度残疾人的迫切需要,让他们健康脱贫。

张素芹常讲,“在走访中,我最喜欢和残疾人交流、谈心,这样就可以随时了解他们的心声,交谈期间不用受任何人的冷眼,让他们畅所欲言,说出平时不愿说的心里话。特别是当听到他们感恩党和政府的话语时,总有一种自己的工作被肯定的感觉”。

“对于精神残疾人,很多人都避而远之,怕他们纠缠自己,伤害自己。我的体会是,只要我们用热心、耐心、爱心、真心的工作态度去交流,用一定工作技巧进行沟通,大多工作也是有成效的”。张素芹这样说她的工作心得。

张素芹在走访一个残疾人的亲身经历,“家住田桥街道李老村的一个精神残疾人。我到她家入户走访时,她第一句话就说:“姐姐,你好。”,顿时我的极速反应是她很懂礼貌,说话很有文化修养。我便小心翼翼的与其交谈。交谈中她透露别人都说她是精神病,从来没有人和她交朋友,说到伤心处她流泪了,我和她母亲赶紧安抚她的情绪。情绪稳定之后,她突然对我说:“姐姐,我要把我最珍惜的东西送给你,她眼睛里透射出真诚的目光,不容我答应,便从她的卧室里把一打她写文稿递给我,生怕我不接受似的。我接过来一看,是二十多张手稿复印件,文章的标题为《地球之婴》,她介绍说,每写好一部分,她就让父亲去照相馆复印一份回来,连同手稿自己保存着。接着,她又从我手中取回文稿小声地读给我听。她读得很投入,我听得很认真。当我真心的赞美她的文章写得漂亮时,她很满足的把复印文稿递到我手上。当时,我留了她的电话,时常也找她聊聊天,说些安慰的话语,主动提出一些减轻病患的建议。后来,据其家长反馈,她的病情得到了控制并有明显的好转”。

2017年,在接受省残联领导走访慰问时,张素芹汇报个人工作体会:“作为基层残疾人工作者,一切为了残疾人,为了残疾人一切。专职委员的工作必须做到“三声四心”。“三声”就是:来有应声,问有答声,去有送声;“四心”就是,服务要热心,问答要耐心,工作要细心,批评要虚心”。

今年年初,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张素芹每天坚持准时上下班,坚守街道残联工作阵地。因为防控疫情扩散,封堵道路村庄,涉及纸质申报资料不能直接收集,她就挨个给村干部打电话,先上传电子版的材料,以后再行补充纸质资料,保证了各项惠残民生工程工作按时完成。

为了新办残疾证的群众能够及时享受相政策,她硬是开着电瓶车把因受疫情影响积压在街道100多本残疾证分别送到各个村委会,让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及其家庭及时享受到扶贫政策。

优秀残疾人事迹简介3

韩文华,男,金洞乡五一村刘坪组人,自身下肢残疾,现任乡人大代表、五一村残疾人专职委员。

他身残志不残,任乡人大代表、从事残疾人专职委员以来,本本分分做人,踏踏实实做事。积极参加人大工作、不定期走访贫困残疾人家庭、帮助贫困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设施等等,较好地完成了上级交办的各项任务。身为最基层的残疾人工作者,他坚信一个目标:全身心地为残疾人办好事、办实事,让每一个残疾人得到社会的关爱和扶助,让每一位残疾人都过上幸福生活。

今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全国上下打响了一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防控战,众志成城抵抗疫情背后体现的是大家在困境中的初心与坚守。韩文华也主动参与到疫情防控工作当中,通过微信群向残疾群众宣传疫情防控知识、给村检查点捐物资,展现出残疾人自强自立、顽强奋进的精神。

优秀残疾人事迹简介4

我叫陈国方,今年43岁。幼儿时不幸患了小儿麻痹症,下肢萎缩干瘪,开始只能靠一张小木凳挪步,后来靠双拐行走,从此我每天都在痛苦中挣扎。长大后,我勉强上完了初中就因为身体原因辍学在家中,为了自食其力生活下去,我不得不四处求事。有一句话叫做“阳光总在风雨后,事业成功靠奋斗。”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中,我从亲戚那里学会了服装设计和制造的手艺。正所谓,“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在学习时,我格外卖力,在满师后凭着扎实的手艺功底,在镇江市区一家服装厂一干就是好多年。九十年代初,这家服装厂倒闭了,遭受双重打击的我并没有退却,靠着厂里给予的一笔很少的经济补偿,加上向亲戚朋友借的钱买了一辆残疾车,用辛辛苦苦拉客的微薄收入作为启动资金,想自谋出路,开一家服装加工厂。在筹集资金的过程中,我任劳任怨,历尽艰苦,光是拉客就翻车过好几次,命都差点丢掉。

2008年底,我在丹徒区政府和区残联的大力帮助下,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愿望。找到了地皮,办起了自己的服装厂,盖起了新厂房,还购进了三十多台新自动缝纫机,在上党镇附近招收了二十多名有缝纫技术的女工和部分残疾人,一方面完善了服装厂的人员配备,搭起了框架,同时也解决了一批和我一样生活困难的残疾人的就业问题。经过各方筹备,我的“国方”制衣厂开张了。可“万事开头难”,创办之初举步维艰,由于对进货渠道的陌生,对顾客需求的不了解,我真是吃够了苦头,甚至一段时间入不敷出,但我并没有气馁,凭着自己精湛的服装设计手艺,在党和政府的大力关心和帮助下,渡过了难关。我的生意日渐红火,客户也越来越多,甚至一些边远地区和国外加工的客户也慕名而来。

2009年7月,我厂生产的第一批出口到日本的服装就赢得了对方的好评和称赞,10月初,又有一批出厂服装全部达标合格。在日常的工作中,我一个人常常需要兼顾里外的事情,忙起来一天只吃两顿饭,从早到晚,常常累得直不起腰,为的只是能够把厂发展起来,壮大起来。

去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服装厂效益很差,工人的工资都发不起,我一度有过放弃的念头,但人活一口气,我要为残疾人这个群体争那么一口气!最终咬着牙坚持了下来。今年,服装厂的效益稳步回升,难关最终度过了,实实在在让我松了一口气。如今,面临发展的良机,我迫切地希望能够将厂发展壮大,我打算今年把服装厂申报福利企业,再招一批有就业能力的残疾人到自己的厂里来就业。这么多年的风风雨雨,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是党和政府给了我们残疾人地位和尊严,给了我们克服困难的信心。省委省政府和镇江市,丹徒区的领导都来慰问过我,鼓励我自强自立,将服装厂办好。我的心里暖和和的,下定决心要抓住机遇,再接再厉,不辜负大伙的期望。

服装厂创办至今,尽管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依然面临着很大的困难,尤其是在经济方面,虽然我渴望扩大规模,可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缺乏相应的资金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最大跘脚石。在这个节骨眼上,恳切希望各级领导能在百忙中关心一下,帮我解决一点实际困难,好让我这个展翅跃飞的'小鸟不折翅夭折。有道是“天时、地利、人和”。我相信,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通过我自己的努力,一定能够度过困难,走出一条残疾人创业的阳关大道。

天道酬勤,我相信付出终会有回报。回想起自己这么多年来的风雨相随、寒暑奔波,唯有爽朗一笑。身体残疾并不可怕!只要有志向,一样能闯出一片天地来!

优秀残疾人事迹简介5

张玉平,男,1963年出生,1987年参加工作,失业前在牟平轻工机械有限公司工作。

1996年,张玉平因患病导致双目失明,无法继续从事原工作。双目失明对张玉平打击很大,丢了工作,生活失去了来源,对生活失去了信心,一度想离开这个世界。后来在家人和朋友的劝说和开导下,在残疾人创业典型事迹的感召下,他坚定了活下去的勇气和信心。他深刻地认识到:要想生存下去,必须掌握一定的技能。在朋友和家人的帮助下,1996年,他踏上了去西安求技学习的征程,到西安盲人按摩医院学习按摩推拿技术。

1998年,学习了2年按摩推拿技术的张玉平,按摩推拿技术有了很大长进,并取得了按摩推拿技师证书。因为工作和技术出众,他被西安盲人按摩医院留用。

中国推拿是中医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民间这种疗法已经流传很久。它简单有效,而且极少创伤,目前不少人被颈肩腰腿疼痛、内妇疾病或儿科疾病所折磨,因惧怕药物的毒副作用或手术的疼痛而不愿采用药物或手术,或手术药物也不能解除病痛。看到被颈肩腰腿疼病折磨得患者,更增强了他掌握一流推拿技术的决心。平时,他虚心向老中医学习,与老中医切磋技术,掌握了不少推拿技法。2年后,他的按摩推拿技术达到了一定的水平,找他按摩推拿的人络绎不绝,声誉很高。

1999年年底,学有所成的他,谢绝了西安盲人按摩医院的挽留,毅然踏上了回家的旅途,开始了他人生的创业奋斗历程。

2000年年初,他租用亲戚的草铺,在牟平区牟山路开了一家按摩推拿店。刚开始,店里冷冷清清,无人问津,残酷的现实,让他有了关门的念头。但他又不甘心。心想:这推拿按摩技术就这样白学了?是不是自己的技法不好?还是收费过高?他开始反思,不能让学到手的技术,就这样没有用武之地。他试着免费为有颈肩腰腿疼的熟人和朋友推拿,经过他的推拿按摩,都说效果不错,这样一传十,十传百,他的推拿按摩店一下火了。这样4年来,他克服了常人都难以克服的困难,生意越来越好。创业成功后,不忘回报社会,他用学到的知识,又培训了2名学员。

优秀残疾人事迹简介6

陈巧娟被区残联聘用上岗一年多以来,热爱社区残疾人专职委员这一平凡的工作岗位,工作踏实肯干、任劳任怨,她仅被聘用上岗一年多,凭一股满腔的工作热情和无私的奉献,就深得社区残疾人的赞誉。其主要先进事迹如下:

一、心系社区贫困残疾人,积极为有需要帮助的残疾人排难解忧。

她所服务的非健全人、街坊朋友都“察其行而信其言”。她自被聘用上岗以来,工作期间我与各社区残联兼职人员入户走访多名残疾人家庭。南岗社区52户、沙步39户、省电力一局社区53户等,了解陈邦俊、张春明、秦镜辉、秦锦萍、秦伟健等残疾人和家属的心声。对年龄大行动不方便,有重残补助的残疾人员实行上门发送重残补助金。并在4、5月期间与精防医生走访摸查南岗社区精神残人员,实行每户走访了解情况。在走访期间宣传残联各项优惠措施,动员残联人开展自我教育,倡导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精神。

二、工作踏实肯干,腿勤、手勤,用心服务残疾人。

作为一名社区残协专职委员,陈巧娟能够牢记自己的工作职责,不能象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一名普通文员一样,常呆在办公室打打字,接接电话等类的勤杂事务完成好就称职了。她能做到腿勤、手勤,是因为街残联、居委民政组和社区各小区都有她的办公桌,对处动态中的残疾人及其家庭的基本情况,要掌握了解得确切真实,若欠缺实时的上门走访是不可能做好的。一年多以来,她对街辖残疾人基本情况的台账共修改堪对过多个数据;为居委会民政组资料收集、整理派发粮油及其他救济物资等共有50多个工作日。

就业前景
合同
人工智能
生物技术
航天技术
海洋技术
能源技术
信息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