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绿色校园 > 对联 > 奇妙的对联

奇妙的对联

   来源:学问馆    阅读: 2.81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在充满活力,日益开放的今天,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对联很是熟悉吧,对联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还苦于找不到好的对联?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奇妙的对联,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奇妙的对联

奇妙的对联1

【课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对联的有关知识,领略对联的无穷魅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做对联练习,在对联写练活动中提高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和创新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掌握对联的基本知识,尝试初步的对联练习。

【知识链接】

1、诗歌的体裁。

2、修辞中的对仗。

【教法、学法】

提问启发讨论

【教具、实验活动】

多媒体设备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明人解缙,门对富豪的竹林。除夕,他在门上贴了一副春联:

门对千根竹,

家藏万卷书。

富豪见了,疑有讽己之意,叫人把竹砍掉。解缙深解其意,于上下联各添一字:

门对千根竹短,

家藏万卷书长。

富豪更加恼火,下令把竹子连根挖掉。解缙暗中发笑,在上下联又添一字:

门对千根竹短无,

家藏万卷书长有。

富豪气得目瞪口呆。

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你是不是觉得对联很奇妙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对联,揭开她的面纱吧。

二、检查预习情况

提问:

1、什么叫做对联?

2、对联由哪几部分组成?

3、对联的要求是什么?

4、怎么书写和张贴对联?

三、走近对联

1、对联,俗称对子,雅称楹联。形式上成对成双,彼此相“对”;上下文的内容互相照应,紧密相“联”。

对联由律诗的对偶句发展而来的。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古代诗歌的体裁:古代诗歌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其中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律诗的特点是偶句押韵,中间两联对仗。)

2、对联的起源:

(1)、秦汉以前,人们就有悬挂桃符的风俗。后来人们在大门上左右两边位置张贴神荼郁垒的.画像以驱鬼。这就是门神。到了唐代,人们把桃符上门神的画像换成了秦琼尉迟恭的画像,他二人也被奉为门神。

(2)、到了五代十国时期,后蜀王孟昶在一次新年到来之际在桃符上写了“新年纳余庆,佳节奉长春”两句,此被视为中国第一副对联。

公元964年春节,孟昶作此联,965年,宋太祖赵匡胤派兵统一了后蜀,将孟昶等掳走,同时委用了一个名叫吕余庆的人去做成都(原是后蜀的都城)的地方长官。另外,宋太祖已于建隆元年(公元960年)将每年的农历二月十六日自己的生日定名为“长春节”,即所谓“圣节”。孟昶降宋之时,正是宋太祖诞辰之日。这种情况与联语是一种巧合,还是预先知道,今亦不可考了。不过,孟昶写下的这副春联在我国对联发展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页,却是无可否认的。

四、欣赏对联

1、合字联:十口心思,思家思国思社稷

寸身言谢,谢天谢地谢君王

2、拆字联:冻雨洒窗,东二点西三点。

分片切瓜,竖八刀横七刀。

3、隐字联:南北

二三四五

六七八九

4、镶字联:民犹是也,国犹是也,何分南北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不是东西

5、同偏旁部首联:烟锁池塘柳

炮镇海城楼

6、叠字联:风风雨雨,暖暖寒寒,处处寻寻觅觅

莺莺燕燕,花花叶叶,卿卿暮暮朝朝

7、顶针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8、回文联:雾锁山头山锁雾

天连水尾水连天

9、谐音双关联:狗啃河上骨

水流东坡诗

10、谜语联:一口能吞二泉三江四海五湖水

孤胆敢入十方百姓千家万户门

五、做趣味对联练习:

1、猜人物: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义胆忠肝,六经以来二表托孤寄命,三代而后一人

鹿野舟沉王业兆鸿门斗碎霸图空

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

2、游名胜:一楼萃三楚精神,云鹤俱空横笛在;二水汇百川支派,古今无尽大江流。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3、猜行业:千秋伟业千秋福一寸光阴一寸金裁缝店

察及秋毫如照烛看来老眼不生花照相馆

一剪喜成百家愿寸尺巧量万客心理发店

但愿世间人长寿不惜架上药生尘钟表店

体态须眉都活泼心神毫发不参差眼镜行

虽云毫末技艺却是顶上功夫中药铺

六、掌握写对联的基本要求

(一)、教材上对于对联的要求是:对仗工整,平仄协调。

1、对仗工整

对仗要求: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相应、内容相关、上下句相同位置用字不重复。例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下一句就不能写成“小狗尾巴弯”)

2、平仄协调

提问:

(1)、什么是平仄?

所谓平仄,是指平声和仄声。

古代汉语:平声、上声、去声、入声。(上、去、入即为仄声)

现代汉语:阴平(第一声)、阳平(第二声)、上声(第三声)、去声(第四声)。

古代汉语现代汉语

平阴平、阳平

仄(上、去、入)仄(上、去)

(2)、在对联中对平仄有什么要求?

平仄相异,仄起平收。

(二)、对联口诀歌

名对名,动对动

实对实来虚对虚

内容上下两相望

词类相当结构同

上下两句字数等

之间莫有重字现。

七、小试牛刀,学写对联。

(一),将下列对联补充完整。

1、一代文章推(),

毕生心血似()。

2、译著尚未成书,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

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3、(),弃之可惜;

杯里酒口口都香甜,量力而行。

4、活到老,学到老,老不服老;

画亦精,字亦精,()。

5、世本无先觉之验人贵有()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

良言入耳三冬暖()六月寒

备选成语:恶语伤人、自知之明、海阔天空

(二)、听故事对对联。

“细”――请学生对字,并选择――“粗”

“羽”――请学生对字,并选择――“毛”

“禽”――请学生对字,并选择――“兽”

“家禽”――请学生对字,并选择――“野兽”

“后”――请学生对字,并选择――“先”

“死”――请学生对字,并选择――“生”

“砖后死”――请学生对字,并选择――“石先生”

由此黑板上已形成一幅对联:“细羽家禽砖后死,粗毛野兽石先生”。

(三)、选择正确的答案作为下联。

梨花院落溶溶月

A带水芙蓉点点雨B榆英临窗片片雪

C柳絮池塘淡淡风D丁香初绽悠悠云

(四)、删改对联的括号部分,使上下联对仗工整。

1、遥望东南,建几处依山楼榭。

(近看西北角,造起三间面临绿水的轩斋。)

2、(苟有恒,又何必三更才入眠,五更忙起床。)

最无益,莫过于一日曝十日寒。

3、南京名园瞻园中有一副对联,其下联的句序、结构已被打乱,请根据所给上联进行调整。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下联:红雨树边小苑西回一庭佳丽莺唤起看池边绿树此间有尧天舜日

(五)、尝试对对子。

1、河北——海南(湖南)

2、地——天

厚地——高天

脚踏一方厚地——眼观千里高天(头顶千里高天)

3、考文科考理科文科理科科科有英秀——师孔子师孟子孔子孟子子子是宗师(做这行做那行这行那行行行出状元)

八、回忆古诗文中的对偶句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九、处理课本上练习。

十、以“好读书时不好读书,好读书时不好读书”作结。

奇妙的对联2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对联的知识,掌握对联的特点。

2、鉴赏对联,感受语音魅力,提高审美能力。

3、尝试对对子。

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对联常识,如对联的历史,平仄,对仗等基本常识。

2、尝试对对子。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投影:四幅不同场景,里面各有一副独联。)

白板上出示了四副画面,虽然场景各不相同,但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不知同学们发现了没有?(都有对联)是的,对联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婚嫁节日有喜联,丧事悼念有挽联,名胜古迹有楹联,店铺门头有行业联……可以说,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长河中一颗璀璨的珍珠,它既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品(投影:书法艺术对联),又是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对联,走进中国的传统文化,去领略一下对联带给我们的独特魅力。

(投影:奇妙的对联)

本节课我们将达成如下学习目标:(投影)

1、了解有关对联的知识,掌握对联特点。

2、鉴赏对联,感受语言魅力,提高审美能力。

3、尝试对对子。

二、【讲解第一知识模块:认识对联】

我们先从1932年清华大学招生考试的一道题目说起。当时著名史学家陈寅恪出国文试题,其中一题是对对子,上联是“孙行者”,要求对出下联。结果答案五花八门。下列几种都是当时的答案,你认为哪个比较好?如果你是改卷的老师,你给哪个答案打满分?

(投影:上联--孙行者下联--韩退之祖冲之王引之胡适之)

(学生回答,老师给予充分的肯定。学生回答“…”老师追问“为什么呢?”然后,老师明确。)

【中国港台武侠小说作家梁羽生认为“祖冲之”最佳,乃天造地设。周祖谟对的“胡适之”得了该题的满分。】

刚才同学的回答很好,都知道对对子应该去“对”。下面我们出示几副对联请同学们朗读几遍,讨论归纳对联的特点。

(投影)(请学生大声朗读对联)

请同学们说一下对联的特点和要求。

(能发现几条就说几条。不要求面面俱到,说出一点也可。请学生自由发言。老师积极肯定。很多学生都能回答上要求对偶,老师可及时出示投影,并追问学生“对偶在形式上有什么要求?”)

在我们一中,原来都有春节期间在教室门上贴对联的习惯,有个班级门上贴了一副对联,你帮忙检查一下,看看帖的对不对?

(投影)(学生可能看得出来张贴的不对,老师就追问“为什么”)

(老师明确:)对联的张贴,以面对读者右边为上,左边为下,对仗工整的对联要求上联的尾字是仄声,下联的尾字是平声。我们简称为“仄起平收”。

刚才出示的'对联原来上下联的位置颠倒了,需要调换一下,那就要靠我们运用平仄的知识来做出判断。

结合同学们的发言,我们可以发现,对联对联,顾名思义,既要“对”,有要“联”,对联有如下特点和要求:

(投影:对联的特点和要求)

一、“对”对仗工整:字数、词性、结构相同

平仄相对;仄起平收

二、“联”内容相关

什么叫内容分相关呢?比如我们新婚节日的对联要喜庆,丧事悼念的对联要悲伤等,上下联之间都要符合情景并且意境统一。(“大漠孤烟直,小狗尾巴弯”)

下面我们再通过几个小练习巩固一下同学们对对联特点的掌握。

(出示投影:练习)

三、【讲解第二知识模块:鉴赏对联】

通过以上题目,同学们都认识了对联,但我们不仅要识其形状,还要赏其神韵。(投影)传说知县郑板桥于大年三十走出县衙,到大街小巷了解民情,无意中看到了一家大门上贴着一幅对联。上联是“二三四五”,下联是“六七八九”。身边的衙役都不解其意,郑板桥看后,立即命令身边人从家里送来衣物和粮食。同学们你能看出这副对联蕴含的深意吗?(缺衣少食)

对了,这是比较有趣的“隐字联”。对联虽小,却凝聚着我们民族的智慧,蕴含着我们民族的文化精髓。有时候,一个对联,不啻一篇优美的文学作品。

下面我们共同欣赏几副对联。请同学们朗读几遍。

(投影:出示如下几副对联)

请同学们各抒己见,说说你最欣赏其中的哪副对联?为什么?

1、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东林书院

上联将读书声和风雨声融为一体,既有诗意,又有深意。下联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雄心壮志。风对雨,家对国,耳对心,极其工整,特别是连用叠字,如闻书声琅琅。

2、译著尚未成功,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呐喊;

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悼念鲁迅挽联

上下联尾化用鲁迅先生的小说集名《呐喊》、《彷徨》,一语双关,既赞扬了鲁迅先生那种为唤醒民众而振臂高呼,为革命事业而奔走呼告的`“呐喊精神”,又慷叹鲁迅先生逝世后对文坛带来的巨大损失而文坛从此“彷徨”的现实。本联虽为挽联,但哀惋而不乏磅礴之气,格调悲壮而意境恢宏。特别上联中的“领”字,为“带领”之意,很令人感受到先生的卓著勋劳和崇高形象。

3、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岳阳楼楹联

上联概括地写岳阳楼的自然景观,登高望远,尽收眼底。下联暗引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由眼观的湖山联想到百姓的忧乐,切景切事,抒发爱国情怀。

4、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自勉联

这幅对联形象生动,寓意深刻。上联谆谆告诫自己,要广泛听取各种不同意见,才能把事情办好,立于不败之地;下联砥砺自己,当官必须坚决杜绝私欲,才能象大山那样刚正不阿,挺立世间。仅十六字,却气势磅礴,用比喻手法,表现了作者宽广磊落的胸襟和刚正不阿、无私无畏的品格。

通过从上我们可以看出,中国优秀的对联以其语言之奇、手法之妙和意蕴之美,如同奇花异草,装饰着我们的文化大观园,希望同学们在课余时间多多采撷(xié)。

下面我再出示一些名联,请大家大声朗诵几遍,通过朗读再感受一下对联的魅力。

(投影)

四、【讲解第三知识模块:认识对联】

【过渡】其实对于对联,我们要想深入的鉴赏其神韵,还要亲自去对对联。(纸上得来总觉浅,绝知事要躬行。)有一个苏小妹三考秦观的故事。

(投影)传说新婚之夜,苏小妹欲试新郎秦少游之才,将秦拒之门外并出对曰:双手推开窗前月。秦少游左思右想不得其对,徘徊长廓。苏东坡风状,虽替妹夫焦急,却又不便代劳。突然,他灵机一动,拾起一块石头,投进院子的池塘里。秦少游听到“卟通”一声,顿时领悟,脱口而出:一石击破水中天。苏小妹闻声大喜,于是房门打开,苏小妹笑盈盈地站在门边,秦少游欣然入内……

你们看,对联竟然有如此大的魔力,那么我们没有理由不好好的学习一下对对子。

(投影《声律启蒙》)《声律启蒙》节选: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天对地,雨对风。大路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

春对夏,秋对冬,暮鼓对晨钟。观山对玩水,绿竹对苍松。

无对有,实对虚,作赋对观书。绿窗对朱户,宝马对香车。)

到底如何对?古人有提示。《声律启蒙》我们齐读一下。

同学们再大声朗读两遍。

下面,我们就来对对子。看一下谁反应快,对得好。

先来点简单的。(投影)

同学们反应很快,那我们整点难的。(投影)

接下来,我们看看这几个句子:

(投影)三、为下列对联拟下联。

1、 A.上联:扫千年旧习下联:树一代新风

B.上联:祖国山河好下联:神州面貌新

2、 A.上联:静聆雨润绿草下联:笑看风拂红花

B.上联:学海无涯千舟竞渡下联:书山有路万众争攀

(老师小结拟写对联的要点)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拟写对联需要注意一下两点:

(投影)

审清“出句”结构

善于联想和想象。

根据以上要求我们再来训练一题:

四、【根据下面一副对联的上联,对出下联】

上联:华夏儿女文武双全建伟业

下联:炎黄子孙德才兼备展宏图

(如果时间充足,就让学生去黑板,如果时间不够,直接让学生口头回答。)

(老师明确答案。)

结束语:同学们,珠联妙对,万古犹传风雅趣,珍语佳句,千年仍飘翰墨香。今天,我们了解了对联的特点,初步领略了对联的独特魅力,当然,它中所蕴含的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还需要同学们继续挖掘并传承和发扬。

奇妙的对联3

上联:红黄蓝白黑,五珍献瑞

下联:字史酒医诗,诸圣流芳

横批:联袂贺春

西藏上联:雪域春秋扎西德勒

新疆下联:天山南北乌鲁木齐

横批:盛景争春

上联:上下五千年,太平盛世欣今日,听钟乐和鸣,八方共饮复兴酒

下联:纵横九万里,锦绣中华创未来,看龙狮劲舞,四海同吟发展歌

北京上联:三海九门,京华迎奥运

上海下联:一江两岸,世博靓申城

重庆上联:朝天门喜迎天下客

天津下联:塘沽港笑纳万国风

内蒙古上联:碧草毡房,春风马背牛羊壮

黑龙江下联:苍松雪岭,沃野龙江豆谷香

广东上联:南海风清,讲述春天故事

广西下联:漓江水碧,飘来三姐新歌

上联:孔子仁,关公义,人文典范

下联:泰山日,壶口烟,天地奇观

上联:八百里洞庭凭岳阳壮阔

下联:两千年赤壁览黄鹤风流

上联:万里长城山海关,龙头为首

下联:独门绝技少林寺,天下无双

上联:车轮飞转东西南北追风去

下联:钢水奔腾春夏秋冬入眼来

上联:饮龙井茶,品江南丝竹

下联:登虎丘塔,论天下园林

上联:苗寨黔山黄果树,茅台赤水

下联:川肴蜀绣锦官城,花径草堂

上联:水泽源流江河湖海

下联:金银铜铁铬镍铅锌

上联:石林自有高材生,群峰拔地

下联:琼海独具大手笔,五指擎天

上联:黄山为九州增色

下联:瓷器与中国同名

上联:荆花吐艳香江瑞

下联:莲蕊临风镜海清

上联:品铁观音,香飘两岸

下联:拜妈祖庙,情系一家

上联:丽鬼无惊厉鬼惊

下联:蓝天心曲步步高

上联:冰花点点化为水

下联:雪片纷纷结成霜

上联:情歌声声变成哥

下联:蝶舞翩翩幻为妹

上联:夜郎枉作白日梦

下联:倩女虚行暗幽魂

上联:雨荷有盖我荫凉

下联:草原无边尔朝阳

上联:古文故人做

下联:禾火秋风起

上联:假期有梦难圆

下联:真隙无聊易长

上联:孙子小众人从

下联:女子妙佳人圭(归)

上联:兰亭狂草王

下联:松江鼎彝范

上联:巴蜀丹青张

下联:松苑痴乐鬼

上联:九泉楷圣张

下联:残墨千秋香

上联:松苑大话鬼

下联:松苑影竹郑

上联:鸿乃江边鸟

下联:岩本山下石

上联:雨荷鱼儿伞

下联:草原花儿毯

上联:品泉喝白水

下联:望岚听山风

上联:缺鱼缺羊哪得鲜

下联:无舌品甘怎知甜

上联:月朗星稀晴空夜

下联:荷香风清雾霭池

上联:冰花点点化为水

下联:古木森森连成山

上联:百舸争流万山过

下联:千里江陵一日还

上联:燕雀安知鸿鹄志

下联:泡桐怎敌黄杨质

上联:闲人免进贤人进

下联:忙人慢行盲人行

上联:雨荷尘喻绿有漪

下联:草原云舒白如絮

上联:雪碧可乐风无影

下联:冰啤茅台醉有形

上联:荷舞白纱鱼戏水

下联:苇摇碧波云追月

上联:草原情歌声声慢

下联:至者莫来智者来

上联:曲水抱山山抱水

下联:游云依月月依云

上联:一对二表三分鼎

下联:五湖四海群言堂

上联:湖泊澄清波漾漾

下联:菡萏葳蕤莲芳芳

上联:一口一木矢口非知

下联:一女一子女子是好

上联:绝对佳联联佳对绝

下联:孝子贤孙孙贤子孝

上联:单传孽子子孽传单

下联:无双才俊俊才双无

上联:解解元解千古难题

下联:进进士进万民箴言

上联:天上下雪,雪既化

下联:地下升烟,烟瞬散

上联:春晓曲,白雪芳草渡

下联:秋夜雨,绿意荷叶杯

上联:夏彩虹,初晴瀑飞帘

下联:冬梅香,无意苦争春

上联:雨蝶淋雨雨沾雨蝶羽

下联:花仙如花花醉花仙貌

上联:女子好女少妙女生何姓

下联:木土杜木卜朴木易姓杨

上联:女子好女少妙女生何姓

下联:王玉珏王月玥王令名玲

上联:山峻峭人俊俏山人为仙

下联:水清逦人清丽白水为泉

上联:水流潢石硫磺水石是泵

下联:日升晖月渗辉日月为明

上联:四季轮回,冬去春会来

下联:五代交替,分久合必临

上联:人曾是僧,人弗能成佛

下联:禾火为秋,禾日晒成香

上联:田力靠男,田介还是界

下联:工力在功,木每依然梅

上联:淼磊砥中流,雨荷荡绿漪

下联:草原放情歌,风卷展云舒

上联:凭栏听风雨,枕石观星云

下联:依窗赏雷电,执卷读文章

上联: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

下联:风度俊犹松,智谋睿入神

上联:穷只一穴,埋没多少英雄

下联:福仅一口,吞蚀无数灵魂

上联:月朗星稀,今夜怎能有雨

下联:山呼海啸,明朝岂会无风

上联:雨荷鱼儿伞一柱擎天

下联:草原花儿毯百媚铺地

上联:见仁见智思水淼石磊

下联:听风听雨念火焱木森

上联:鸟语花香四季沐歌脉脉唱

下联:风和日丽八方听曲翩翩舞

上联:寄宿客家牢守寒窗空寂寞

下联:浪游江湖泪洒请池溅溪流

上联:心似草原驰马,易纵难收

下联:意如天空飞燕,穿云破雾

奇妙的对联4

【课文类型】

活动课。

【课前准备】

1、收集对联:

⑴ 收集楹联:

① 了解什么是楹联。

② 主要从祠堂、庙宇、古建筑中获得。

③ 选择较有文化意义的加以整理。

⑵ 收集春联:从春节期间人们所贴的对联中去搜集。

⑶ 收集商业用联。

⑷ 收集喜庆、婚、寿、挽等联。

2、阅读资料,网上查询。

3、了解对联的有关基本知识。

【活动目的】

1、知识:

了解对联的基本知识,对联的历史。

2、能力:

⑴ 品味对联形式与内容。

⑵ 学会欣赏对联。

⑶ 学作一些简单的对联。

⑷ 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对传统文化兴趣。

【活动过程】

一、导入对联

二、对联来源的.发展介绍

三、对联的分类

1、由学生展示所收集的对联,然后归类。

2、分类标准。

四、对联欣赏

1、趣味联(讲一个趣味对联故事)。

2、古对联(楹联、春联、商业联、喜庆联、挽联)。

3、现代联。

五、对联课堂活动

1、对联与名人。

2、猜谜。

3、对联断句。

4、读准对联。

5、改对联。

6、学对对联。

六、总结、归纳,进一步明确知识

七、作业:收集、交流

奇妙的对联5

教学本课,我的初衷是把它设计定位为一节关于对联知识的普及课,目的在于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知传统文化的魅力,学习鉴赏对联,学习基本的对句,提高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我的优点是思路清晰,循序渐进,重点突出。贯彻新课程理念,构建开放、有序、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课堂以教师为主导,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做中学”。让学生人人参与,人人享受学习。

亮点为:

1、教学引入部分,设置情境,联系生活,且富有语文气息。从学生关注的社会大事——高考改革说起,先引起注意,激发学习兴趣;再明确学习任务,让学生有方向性。选取焦点话题引入,内容新颖,学生处于轻松、好奇的状态,在此情况下自然导入本节课学习内容——对联。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抓住学生兴趣,可引导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相信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2、拟写对联部分的'设计充分考虑学情,先示例,再做基础练习和能力提升练习。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通过对联“读——补——改——写”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让学生一步步感知对联的特征,为进一步的学习奠定基础。学生动手动脑,学以致用,把死的知识转化为灵活运用的能力,这是教学成功的关键。设题难度较小且循序渐进,好比低处的果实,学生“跳一跳”,就能够到,从而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关注全体学生,调动学习热情,人人参与,享受课堂。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非一朝一夕练成,对对联,先入门是关键。在能力提升环节链接高考,以引起学生重视。

我的不足是课堂评价较为单一;对名联趣联内含的传统文化涉及不够,欣赏部分可稍加大比重,拟写部分稍稍压缩,或可尝试,这将又是一个新的挑战。

《奇妙的对联》是必修一“梳理探究”板块中的一个专题,其重点是引导学生掌握与对联相关的基本知识,并学会欣赏,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唤起他们保护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责任感。

我用了一课时对本专题进行教学。本次课上我选取的都是那些有趣的对联故事。在课程结束时,全班师生一起,为我们自己的班级创作了一副对联。我给出了上联——“望明朝蟾宫折桂”,并用毛笔将我的上联书写下来贴在黑板上,让学生对出下联。开始的时候,学生对得不是很好,虽然基本结构到位,但是意境欠佳。我对学生加以引导,最后他们对出了“盼他日金榜题名”这一下联,下课后,学生自己将我们的上下联和他们想出的横批“苦战三年”贴在了教室后面的墙上。

这次课总体上是成功的。以下是我在这次课上存在的问题。

一是教学进度略快,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太短,往往他们还没有想出答案,我就开始让同学们回答问题了。

二是后面的`为班级创作对联的时候,应该让学生自己先创作,实在想不出,我再给出上联。

三是在教学过程中,有点紧张,判断对联的类型这一环节直接跳过去了。

本次课让我感触颇多。首先,让我挖掘出了班上会毛笔书法的同学,可不止一两个哟!其次,设计和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练习,会提高他们参与的热情。

这次课程让我更深刻的认识到:学生的潜力其实是无限的,作为一名老师,我们更应该给他们提供发展的空间和展示的平台。当他们取得一点进步或者有所特长时,适时鼓励他们,这样会起到“以点带面”的效应。

新课标要求传承中华文化,通过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体会中华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和人文精神,增强文化自信,理解、认同、热爱中华文化,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必修一梳理探究部分要求学生能够学会欣赏对联,增长人文知识,了解分俗人情。

针对课标,设计的一堂课,想象是美好的,上课结束发现问题很多,以后应该引以为戒,为自己能够把语文课上得更好而努力。

一是,讲对联过于注重对联的形式,而忽略了对联内容的深刻含义。以郑板桥的故事为引子,展开对对联的讲解,对联是中华文化的精粹,运用汉语特有的技巧,通过漏字、谐音等方式来展现对联的奇妙含义,在以后讲这类内容时一定要更注重中华文化的奇妙,侧重内容而非是形式上。

二是,在设计练习题的时候,只是注重了题目由难到易,并未设计好每道题究竟该采取什么样的作答方式,确实是自己准备得过于仓促,没有细致品味每道题以何种方式展现答案。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要设计好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及形式,小组讨论也要注意核心素养的体现,推荐好的答案,以免学生答非所问,浪费课堂时间,要做到教、学、评的一致性。

三是板书过于简单,没有针对标题《奇妙的对联》设计出奇妙的板书,增添课堂的丰富性。

除此外,还有许多细节,比如上课语言要简洁扼要,内容要更加深入等,以后都要注意。最重要的一点还是要多看书,尤其是涉及到专业知识的文学类书籍。

奇妙的对联6

【教学目标】

1、了解对联的常识。

2、收集和积累对联。

3、学习欣赏对联。

4、尝试对简单的对子。

【教学过程】

一、预习

布置学生收集一些古文中的对联或民间对联。

(古文的例子可参照教参。)

二、激趣

做些小游戏如猜灯谜来引发学生的兴趣。

(参考后面所附材料1、2。)

三、特点

主要分四个方面:

一是字数相等,断句一致;

二是平仄相合,音调和谐;

三是词性相对,位置相同;

四是内容相关,节奏鲜明。

(对仗工整平仄有规词性相对内容相关书写美观张贴有序。)

四、评赏

例1:

童子打桐子,桐子落,童子乐;

丫头啃鸭头,鸭头咸,丫头嫌。

(童子和桐子读音相同,落与乐亦是)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上联三、六、八字读cháo,四、五、七、九字读zhāo;下联三、六、八字读zhǎng,四、五、七、九字读cháng。)

例2:

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

唐宋君王非寡德,琼崖人士有奇缘。

赏析:

1、每副对联都分上下联,每联为7个字,且断句也有规可循。如“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唐宋/君王/非/寡德”,“琼崖/人士/有/奇缘”。

2、每副对联上联的最后一个字都是仄声字,下联的最后一个字都是平声字。如“海”为仄声字,“德”为仄声字;“江”为平声字,“缘”为平声字。因此,每副对联读起来都显的音调和谐,声律相对,平仄相调。

3、两副对联相对的'词语,不但位置相同,而且词性相对。第一联“生意兴隆”对“财源茂盛”,主谓短语对主谓短语;“通”对“达”动词对动词,“四海”对“三江”,数词对数词,地理名词对地理名词。第二联“唐宋君王”对“琼崖人士”,偏正短语对偏正短语;“非寡德”与“有奇缘”,其中“非”对“有”,动词对动词,“寡德”对“奇缘”,偏正短语对偏正短语。由此可知,对联是要讲究对仗的。对仗是对联的生命力所在,也是对联的审美所在。

4、对联除了“对”之外,还必须“联”。如果对联的上下联写的不是两个相关的事物,两者不能照应,贯通、呼应,则不能称其为对联。学生读出的这两副对联,不但内容相关,而且形式上也相互联系。“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此联是祝颂吉祥语,企盼来年生意顺利,财源滚滚,日进万金。上下联内容相互照应,相互强调。“唐宋君王非寡德,琼崖人士有奇缘”。此联意思是:这些气节学识都很高的人杰被流放到海南岛,并不是唐代和宋代的统治者缺少德行,而是海南岛的一种缘分,要不然我们怎么结交得了这样的大人物呢!同时,这两副对联读起来节奏感很强,停顿换气的地方也很明显。

五、作法

1、绝对,一般指只有一个好的出句或对句,而缺少另外和它对仗的一句。

2、要注意对仗、平仄、词性等规律。

3、注意逻辑。

六、练一练

1、天──(地)风──(雪)海──(山)新──(旧)

南北──(东西)千山──(万水)千山秀──(万水清)

庆贺──(恭喜)枝头──(花丛)

2、上联:处处风光好。(下联:家家喜气浓。)

上联:鸟儿枝头落。(下联:蝴蝶花中飞。)

上联:福如东海。(下联:寿比南山。)

坐──请坐──请上坐。(下联:茶──敬茶──敬香茶)

(下联可以是多元的。)

【附】

〖材料1:春晚灯谜〗

横批一:盛景争春

1、三海九门京华迎奥运(北京)

一江两岸世博靓申城(上海)

2、朝天门喜迎天下客(重庆)

塘沽港笑纳万国风(天津)

3、车轮飞转东西南北追风去(吉林)

钢水奔腾春夏秋冬入眼来(辽宁)

4、雪域春秋扎西德勒(西藏)

天山南北乌鲁木齐(新疆)

横批二:世间同春

5、南海风清讲述春天故事(广东)

漓江水碧飘来三姐新歌(广西)

6、孔子仁关公义人文典范(山东)

泰山日壶口烟天地奇观(山西)

7、八百里洞庭凭岳阳壮阔(湖南)

两千里赤壁览黄鹤风流(湖北)

8、万里长城山海关龙头为首(河北)

独门绝技少林寺天下无双(河南)

横批三:联袂贺春

9、苗寨黔山黄果树酒香赤水(贵州)

川肴蜀绣锦官城花径草堂(四川)

10、饮龙井茶品江南丝竹(浙江)

登虎丘塔论天下园林(江苏)

11、碧草毡房春风马背牛羊壮(内蒙古)

苍松雪岭沃野龙江稻谷香(黑龙江)

12、红黄蓝白黑五珍献瑞(宁夏)

字史酒医诗诸圣流芳(陕西)

横批四:欢歌迎春

13、水泽源流江河糊海(青海)

金银铜铁铬镍铅锌(甘肃)

14、石林自有高材生群峰拔地(云南)

琼海独具大手笔五指擎天(海南)

15、黄山为九州增色(安徽)

瓷器与中国同名(江西)

16、荆花吐艳香江瑞(香港)

莲蕊临风镜海清(澳门)

17、品铁观音香飘两岸(福建)

拜妈祖庙情系一家(台湾)

横批五:盛世大联欢

18、上联:上下五千年太平盛世欣今日听钟乐和鸣八方共饮复兴酒

下联:纵横九万里锦绣中华创未来看龙狮劲舞四海同吟发展歌

〖材料2:电影《唐伯虎点秋香》中的对子〗

1、对穿肠:一乡二里共三夫子不识四书五经六艺竟敢教七八九子 十分大胆

唐伯虎:十室九贫凑得八两七钱六分五毫四厘尚且三心两意 一等下流

(其实这个是病句,很明显,字数不对!)

2、对穿肠:画图里,龙不吟虎不啸,小小书僮可笑可笑

唐伯虎:棋盘内,车无轮马无缰,叫声将军提防提防

(这对压韵非常棒,智囊团将民间流传的长联改得恰到好处!)

3、对穿肠:莺莺燕燕翠翠红红处处融融洽洽

唐伯虎:雨雨风风花花叶叶年年暮暮朝朝

(这个说不准,可能是由国语改过来的,适合用粤语来说,但平仄顾不上了,白璧微暇。)

4、对穿肠:十口心思,思君思国思社稷

唐伯虎:八目尚赏,赏花赏月赏秋香

(这个要说得详细一些。这一副改得绝,把秋香嵌进去了,十分应景。原联大多是这样传说的:上联:口十心思,思乡思友思父母:下联:言身寸谢,谢天谢地谢君王。相传是清乾隆和纪晓岚的酬唱之作,构思拆字十分巧妙。而现在改的下联却也不遑多让,将“赏”字拆为尚、目、八(繁体),更摆秋香姐姐上台,才子风流呀!)

奇妙的对联7

【教学目标】

1、了解对联所承载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2、积累有关对联知识,重点积累平仄、对仗知识。

3、学习欣赏对联,重点积累一些名联。

4、尝试对对联。

【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对联常识,如对联的.历史,平仄,对仗等基本常识。

2、让学生尝试对对子。

【教学设想】

联系以前学过的古诗,温故知新。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导入新课

二、版块一:掀起你的盖头来──走进对联

1、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对联常识:

对联由上联和下联组成,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

对仗的要求是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相当。

对联讲究平仄,平仄相异,仄起平落。

2、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练习。

三、版块二:读你千遍不厌倦──欣赏对联

1、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对联分类。

2、师生共同赏析课本名联。

3、妙联撷趣。

四、版块三:牛刀小试显身手──撰写对联

1、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学习对联作法。

2、根据情景,撰写对联。

五、布置作业

奇妙的对联8

一、谜语导入:

我们先来猜一个谜语,说:两姊妹,一般长;同打扮,各梳妆;满面红光,年年报吉祥。

谜底是什么?对联?注意“满面红光,年年报吉祥”,准确地说应该是什么?对了,谜底就是――“春联”。

春联是对联的一种。我们对它并不陌生。大年三十,家家贴对联,户户挂对联,商场卖对联,春晚看对联。但是,我们对对联又有多少真正的了解呢?什么是对联?它有什么基本的特点?该怎样张贴?如何尝试创作简单的对联?

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这“奇妙的对联”世界。

二、对联常识:

同学们都看过对联,都记得一些对联。谁先来把你最熟悉的对联说出来与大家分享?(找三到四个同学)请你们结合生活,再说说你认为什么是对联,好吗?

结合P77,请两学生分别回答ppt3、ppt4:

1、对联,也叫__、__、__等;形成于唐宋,盛行于明清,可谓源远流长。

2、对联由__和__组合而成,字数多少无定规,但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

3、对联讲究平仄,无论长短,上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__声,下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__声;

4、书写时,要注意上下联都是___ 书写,从上写到下,中间__(填“加”或“不加”)标点符号;

5、对联张贴时,按照传统习惯,上联在__边,下联在__边,左右以面对欣赏者为分别。

请学生齐读“了解对联”。

三、对联特点:

人类历史上的第一副对联是“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出现在五代十国时期(公元964年),距离现在已经有1044年了。

有着一千多年历史的对联有什么基本的特点呢?这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重点。

请在座的各位当回医生,给下面这幅对联号号脉,看它对仗是否工整?

上联:冬去春来千条杨柳迎风绿

下联:冰消雪化梅花万朵扑鼻

有什么问题,怎么改?刚才这几位同学指出了这幅对联的两个问题,也提出了两条修改意见。第一是下联少了一个字,最好是添加一个 “香”字;第二是下联的“梅花万朵”与上联的“千条杨柳”是数量词对名词,名词对数量词,对仗不工整,要调整为“万朵梅花”。这样,数量词“万朵”对“千条”,名词“梅花”对“杨柳”。大家还有没有不同的看法。

这样我们就可以得出对联的两个特点特点:第一个特点是上下联字数要相等(板书)。就是上联有几个字,下联也要有几个字。大家记下来,对联基本要求一,“上下联字数相等”。这个要求是很严格的,一般来说,违反这个规则就不成对联了。

我们可以得出的对联的第二个特点是什么?对,就是上下联相同位置的字词性要相同(板书)。

我们将我们自己修改好的对联齐读一遍:冬去春来千条杨柳迎风绿,冰消雪化万朵梅花扑鼻香。

我们再看这幅对联字数是否相等,词性是否相同?

上联:天增岁月娘增寿

下联:春满乾坤红满门

如何改?(学生讨论后小结)

“红”是形容词,而“娘”是名词,要把形容词“红”改为名词“福”或者“孙”,上下联相同位置的字词性才相同。

我们再看,改为同样是名词的“爹”,行不行?

上联:天增岁月娘增寿

下联:春满乾坤爹满门

不行。所以我们在追求词性相同的同时,还要注意对联的意境。“娘增寿”可以,“爹满门”就不行。

大家看这幅对联有没有什么缺陷,如果有,你能迅速的找出来吗?

上联:荔枝龙眼木瓜,皆是岭南水果

下联:牡丹杜鹃芍药,皆是江北名花

这副对联表达了什么意思,谁来说说。

小结:上联是说荔枝呀,龙眼呀,木瓜呀,都是水果,而且出自岭南;下联是说,牡丹呀,杜鹃呀,芍药呀,都是有名的花,而且都产自长江以北。

有什么缺陷,怎么改?

小结:上下联第七第八个字都是“皆是”,读起来没有味道。最好是把下联的“皆是”改为“同为”或者“全是”。所以我们就得出了对联的第三个特点,“用字不重复”(板书),当然这是指在上下联相同位置用字不重复。如果上下联用字可以重复的话,那天下就没有我对不出的联了,你出个什么“福如东海”,我也对个“福如东海”,能行吗?不行。

以上这三个特点是对联在形式上的基本要求。那么,对联在音律方面又有什么要求呢?请看:

上联:春蚕到死丝方尽,

下联:蜡炬成灰泪始干。

这是李商隐《无题》里的名句。古代的音律比较复杂,现代汉语的音律相对比较简单。现代汉语的音律可以分为平和仄,大家还记得吗?其中“平”声就是哪两个调?阴平和阳平,也就是第一声和第二声。“仄”呢?就是上声和去声,也就是第三声和第四声。

这里,上联“春蚕到死丝方尽”中,“春”是平声,“蚕”也是平声,“到”是仄声,“死”也是仄声,“丝”是平声,“方”也是平声,“尽”是仄声;也就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下联“蜡炬成灰泪始干”中,“蜡”是仄声,“炬”也是仄声,“成”是平声,“灰”也是平声,“泪”是仄声,“始”也是仄声,“干”是平声,也就是“仄仄平平仄仄平”。记住,平对仄,仄对平,平平对仄仄,仄仄对平平,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平仄相对” (板书)就是对联的第四个特点。

比如:“云”是平声,对――雨,“雪”是仄声,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三尺剑,六钧弓, 岭北对江东。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两 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这是《声律启蒙》中的一小段。我们一起齐读一遍。

一副对联在音律上做到了平仄相对的'话,读起来就琅琅上口,韵味十足。

问一下同学们,过年的时候,大家都贴过春联没有?贴错过对联没有?大家是怎么分辨哪个是上联?哪个是下联的?

我经过高三年级的某个班级,门上贴着这样的一副对联,大家看看有没有什么问题?

上联:男儿立身当自强

下联:先生抱才终大用

横联:天不负人

假如要你张贴,你该怎么改?

调换为上联:先生抱才终大用

下联:男儿立身当自强

为什么这样改?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要遵循对联的第五个要求“仄起平收”(板书)。也就是说上联的最后一个字一定要是“仄”声,而下联最后一个字一定要是“平”声。上联在看联者的右边,下联在左边。

农村房舍的神坛前有一副这样的对联:

上联:祖德流芳远,

下联:宗功庆泽长。

上联最后一个字“远”就是仄声,下联最后一个字“长”就是平声。

我们再来看一下对联在内容上还有什么要求呢?请看下面这幅对联:

上联:反对侵略

下联:学习下棋

它有没有问题,错在哪里啊?错在上下联内容上没有必然的联系。“内容相关”(板书),这就是对联的第六个特点。如果改为:

上联:反对侵略

下联:学习射击

这样,上下联就有了目的关系。要“反对侵略”,就要“学习射击”;“学习射击”的目的是为了“反对侵略”。内容在逻辑上就有必然的关联了。

到现在,我们就了解了对联的六个基本特点。给大家一分钟时间,能记住这六个基本特点吗?

我们一起齐背一遍。“字数相等,词性相同,字不重复,平仄相对,仄起平收,内容相关。”

四、大显身手

1、读对联:

从前有个贪财的财主,他打算开个酒店,就出了三两银子征求新店对联。有个秀才去应征。财主说:“你写的对联要称赞我的酒好、醋酸、猪肥、人丁兴旺,店里还没有老鼠。”

那个秀才大笔一挥,很快就写成了:

上联是:养猪大如山老鼠只只死。

下联是:酿酒多似水陈醋坛坛酸。

横批是:人多病少财富。

财主很高兴,连声说道“好对联,好对联,吉利、吉利!”。请问:财主是怎样断句的?

上联是:养猪大如山,老鼠只只死;

下联是:酿酒硬是好,陈醋坛坛酸。

横批是:人多,病少,财富。

这时候,财主的老婆出来了,一看对联,大骂道,“什么鬼对联,晦气、晦气!”。请问:财主的老婆又是是怎样断句的?

上联:养猪大如山老鼠,头头死,

下联:酿酒硬是好陈醋,坛坛酸。

横幅: 人多病,少财富。

你看,一副对联,却可以读出迥然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意境,你说对联“奇妙”不“奇妙”!

2、对对子

下面让我们先易后难地创作简单的对联。“失败”对――“成功”,“失败者”对――“成功人”,“昨日失败者”对“今朝成功人”,“没有昨日失败者”对――“哪来今日成功人”。

大家思维敏捷,真是信手拈来,水到渠成。提醒注意避免上下联相同的位置出现相同的字。

3、对联寻亲

上联:霍去病,

下联:高渐离

下联:李太白

下联:辛弃疾

最恰当的应该是辛弃疾。这样字数相等,词性相同,仄起平收,最符合对联的要求。

4、尝试创作

这里有三幅上联,请你和前后座商量讨论,给它对个下联。每四个同学一组,讨论有结果之后,请推荐一个同学,将你们用心对出的下联写在黑板上。

东风吹柳绿,( )

祖国江山好,( )

国兴旺,家兴旺,国家兴旺;( )

“东风吹柳绿”有同学对出的下联是: 。别的班级也有人对了两个,大家欣赏欣赏。一是“春雨润花红”,一是“明月映湖清”。

“祖国江山好”有同学对出的下联是: 。别的班级也有人对了两个,大家欣赏欣赏。一是“民族气象新”,一是“百姓衣食丰”。

“国兴旺,家兴旺,国家兴旺”有的同学对为“乡文明,村文明,乡村文明”,有的对为“老平安,少平安,老少平安”,还有的对为“人有福,民有福,人民有福”,都是不错的好下联。

五、课后拓展:

古人留有一上联,至今仍没有征得最好的下联,你想试试吗?

上联为:鸡犬过霜桥一路梅花竹叶

提示:这副对联很奇妙,妙就妙在在“梅花”“竹叶”既是“霜桥”的风景,又是“鸡”“犬”的脚印;妙就妙在在“鸡”“犬”俗到了极点,而“梅花”“竹叶”又雅到了顶峰。

六、结束语:

对联,是汉语言文字特有的一种形式。它同中国的古典诗、词、歌、赋一样,有的写景咏物,有的借景说理,有的叙情抒怀,有的评人论史。它对仗工整,韵律和谐,字字珠玑,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文学瑰宝。

因此,希望大家平时多积累,多欣赏,多写作,让我们“勇攀书山甘洒汗水放飞心中梦想,泛游联海竞逐群雄高中湘南状元。”

奇妙的对联9

1、教学目标

一、了解对联所承载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二、积累有关对联知识,重点积累平仄、对仗知识;

三、学习欣赏对联,尝试对对子。

2、学情分析

我校是一所农村完中,学生在农村的生活中,还是能经常的看到对联,但对对联的相关特点,未有多少了解。不会读、不会贴、不会赏、不会写是普遍现象,教师不关注,学生不重视,导致优秀的传统文化-----对联,学生还未真正感受到其中的奇妙之处,因此,确定本课教学目标三点:激发学生兴趣、了解对联特点并尝试对对子、感受浓厚内涵。

3、重点难点

重点:激发学生学习对联的兴趣,认识对联的特点。难点:欣赏名联,感受对联所承载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情境导入

(一)播放《唐伯虎点秋香》片断。

(二)导语:同学们,这段情节之所以成为电影中的精彩片段,两人一出一对,有高雅,有低俗,构成一个个笑点。这其中对联可谓功不可没,这节课我们便以此为起点,共同走进“奇妙的对联”。

活动2【讲授】新课学习过程

二、出示学习目标,学生读学习目标

三、略讲对联的起源

关于对联起源的关键词:

周代——桃符:驱鬼压邪

五代——孟昶: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宋代——王安石: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明代——朱元璋:破虏平蛮,功贯古今人第一;出将入相,才兼文武世无双

清代——康乾——清楹联(诗词曲赋骈文楹联并立)

师略讲:

远在周代,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所谓桃符,即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和“郁垒”的画像或名字画在或写在两块桃木板上,悬挂于左右门,以驱鬼压邪。这是对联的萌芽。

五代时,桃符上的神像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联语。有史为证:后蜀主孟昶曾写了一副“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的对子,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副春联。

宋代王安石《元日》一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说明宋时悬挂春联已蔚然成风。

但春联之设始于明太祖朱元璋,那时人们才用红纸代替桃木板,他曾下令“凡公卿士庶门第,须加春联一副”他还带头写了一副对联送给大将徐达。尔后文人学士无不把题联作对视为雅事。

清康熙六十寿辰和乾隆八十寿辰两次重大的庆祝活动是宫廷楹联创作的高潮,对楹联规范化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使对联能与诗词曲赋骈文相提并论。

四、了解对联特点

(一)学生阅读教材P77,完成下列练习:

1、对联,也叫、 、等,形成于唐宋,盛行于明清。

2、对联由和组合而成,字数多少无定规,但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

3、对联讲究平仄,无论长短,上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声,下联必须是声。

4、书写时,要注意上下联都是书写,中间(“加”或“不加”)标点符号。

5、对联张贴时,按照传统习惯,上联在,下联在,左右以面对欣赏者为别。

(二)生答,默记一分钟。以“春蚕到丝死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为例,理解“对仗工整,平仄相对”。

(三)了解了对联的特点后,一试身手。

1、出示对联,仔细观察,你能发现其中的问题吗?

(1)、冬去春来千条杨柳迎风绿;冰消雪化梅花万朵扑鼻

(2)、天增岁月娘增寿;春满乾坤红满门

(3)、荔枝龙眼木瓜皆是岭南水果;牡丹杜鹃芍药皆是江北名花

(4)、先生抱才终大用,男儿立身当自强

2、尝试对对子:今日一中学子,

3、生指出并纠正对联中的错误,小结对联的基本特点:

字数相等,词性相同,字不重复,平仄相对,仄起平收,内容相关。

五、欣赏对联

(一)对联中常用的辞格

1、拆合格:闲看门中月,思耕心上田

2、镶名格:两舟并进,橹速不如帆快八音齐奏,笛清难比箫和

3、急转格:闲人免进贤人进,盗者莫来道者来

4、回文格: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

5、拟人格:鸦叫鹊鸣,并立枝头谈风雨

燕来雁往,相逢路上话春秋

(二)名联欣赏

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

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岩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六、学以致用。积累名联、趣联

(一)某乡邻办婚事,几副婚联混杂一起,请你找到相应的上下联,并贴在这家的正门、洞房、父母居室、厨房。

1、结彩张灯良夜美;

鸣鸾和凤伴春来。

2、子媳有缘歌雅韵;

翁姑含笑唱宜家。

3、嫁女婚男处处从简;

移风易俗事事当先。

4、厨内青蔬酬上客;

洞房花烛照新人。

活动3【作业】搜集名联趣联

课外搜集名联、趣联,在班上开展“对联荟萃”交流活动。

活动4【讲授】结语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对联,感受到了对联的奇妙。这小小的对联中有前哲先贤的神韵风采,有龙飞凤舞的书法艺术,有意蕴深厚的历史典故,更有铁骨铮铮的民族气节。在此希望同学们能够亲近中华民族的优秀的传统文化,做一个民族文化的传承者,用优秀传统文化浸润自己的人生,修身、立德,展现我们最美丽的风采!

活动5【活动】教学反思

教学总是一门充满遗憾的艺术,也许就是这种真实的遗憾使得课堂变得美丽、使师生在共同学习中“心动”的原因吧。教学《奇妙的.对联》,既让学生感受到了语文学习的乐趣——动了心,也让我更加深刻认识到了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对语文学习,对传承经典,对陶冶性情的重要意义。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通过阅读和鉴赏,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据此,教材的编写意图主要体现在四点:

一、了解对联所承载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二、积累有关对联知识,重点积累平仄、对仗知识;

三、学习欣赏对联,重点积累一些名联;

四、尝试对对子。我也把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上四点。以下略谈我在教学中表现的优点及不足:

一、优点

1、课前调查了学生对对联的了解情况,发现学生虽然初次学习对联,但对对联有一种模糊的熟悉,既生活中还能见到人们在各种场合运用对联,但又不能清楚的说出对联的相关知识及运用时的方法。因此,我在课前10分钟,给学生讲一些对联小故事,结合学生校园生活做对对联的小游戏,吊足了学生学习对联的“胃口”,然后播放《唐伯虎点秋香》中的视频片断,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期待的心理感受中进入到《奇妙的对联》课堂学习中。对学生兴趣的激发,注意力的聚集,已使课堂教学成功了一半。

2、教学过程环环相扣,节奏紧而有效。激发兴趣、视频导入是设置良好的学习情境;略讲对联起源、阅读教材了解对联特点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学;识误纠错、慧眼识妙、名联欣赏是在教师引导点拔之下的对对联知识的强化,更是在欣赏中感受名联的魅力;学以致用是考查学生能不能利用所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的始与终是从生活中出发,又回到生活中去。教学过程呈现一种阶梯式提升,既让学生学的轻松,又让学生有一种“跳起来摘果子”的成就感。

3、对联可谓包罗万象,浩如江海,我在教学中使用的对联是从教材外精挑细选的,紧贴教学目标的要求,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富有生活气息,针对性强,从而避免了学习的枯燥无味,使得一节课成为学习对联的“奇妙之旅”。

二、不足

1、教学节奏过紧,留给学生思考与交流的时间不够充分,特别是在“慧眼识妙”与“名联欣赏”这两个环节,教师应具体设置导问,让学生在思考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推荐代表作全班交流,效果也许会更好。

2、“学以致用”环节,可让学生带着对联站在台前,其余学生观察后,指出上下联如何配对,如何张贴,活动的参与面也许更广,效果也许更好。

3、重审教学设计,回顾教学过程,教学内容的安排显的有点过多,把“欣赏名联”与“试对对子”另外安排一个课时,学生对对联的感受与学习也许更深刻些吧。

“学无止境”,“教”也“无止境”,每一次反思,又让我能坦然的面对新的挑战。

奇妙的对联10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上的这一课选自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高中语文必修一梳理探究模块中的一个专题----奇妙的对联,这是新课程改革引导教材边写的一个突出亮点,他主张学生去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探究性发现祖国文化的精髓,并在对对联的过程中提高对语言文字的驾驭能力和应用能力,从而能够尝试去继承和发扬这一传统文化。对联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品种,也是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对对联不仅仅是文字和思维游戏,他也是文学创作的一种,是汉字奇妙的外在体现,更是中国人思维灵性的彰显。因此在学习这一专题时,就不能把对联讲成高考训练专题,虽然从2004年开始,就在全国高考的语文卷中,出现了对联题目。所在本课在设计时就把三维目标充分融入教学过程,体现过程的评价,发展的评价,充分调动学生参与、互动在愉快的学习过程单中体验中国文化艺术瑰宝对联的艺术性和文化性,学的过程就是一个愉快的、激发兴趣的、文化回归的、有利学生自主发展的、充满生命活力的过程。在情感态度上转变学生,让学生喜欢对联,喜欢中国文化和各种文学表现形式。

为了让学生经历一次身心愉悦的文化洗礼,综合考虑如下因素:1.围绕学科特点,立足教材,把握要点,突出语文性,2.要符合学生实际,因势利导,激发兴趣,增加趣味性,3.联系社会实际,灵活选择,注重实用性,4.突出过程与方法,注重基础,增强探究性,5.增加文化含量,丰富思辨性。基于以上五个因素,我对本专题做了分四步走的设计,第一步,了解对联,通过一些简单的对联,学生能归结出对联的基本特征,如字数相等,词性相对,平仄相合,内容相关等,从演绎到归纳,从感性认识到理论升华,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第二步,欣赏对联,通过欣赏学生和教师搜集的奇联妙对,体会析字格,回文格,转类格等不同的对联的'创造方式,真正体会对联的奇妙特征,以兴趣激励学生对对联的文化的探究学习,同事能积累一些脍炙人口的名联,每一个奇妙的对联背后都有一个不平凡的故事。第三步评改对联,这实际上是对对联特点的深化过程。通过辨析和修改对联,完成了对对联基本知识的再认识,并为创作对联做好铺垫。第四步,创作对联,分两个环节,第一个是拟写对联,也就是对对子,学生可以充分发散思维,自主表达自己的观点,在对对联的过程中,倾听别人的不同观点,提高自己与别人的交流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多元化创作的思维和应用语言的能力。实现了个别化学习和协作学习的和谐统一。在对对联的过程中,也兼顾了对联的基本准则,把辩证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有机结合在了一起。第二个环节就是书写对联,对联自产生以来,就和书法密不可分,因此鼓励学生将对联用毛笔书写出来,是将对联的艺术性升华的重要一步,也是鼓舞和激励学生的重要步骤,让学生动手能力得到了锻炼,即使是对不会写毛笔字的同学也是一种激发。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通过这个环节,对联的各个步骤,才算圆满完成。学生对对联有了系统的认知和感悟。

反思本节课和学生共同学习奇妙的对联,最深刻的体会就是要时刻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分析、探究、鉴赏中找出对联的规律,领会其特征和内涵,并且动脑思考,动手操作,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学生只有有了主动探究的积极性才能体会对联的奇妙,只有举一反三才能主动去挖掘和探索祖国传统文化的瑰宝。着所学知识走出课堂,走向对联生长的沃土,去领略它那美妙的风光和乐趣。给学生一个舞台,就给了语文一片天空。“如果学生在自己生命的航船驶出学校这条大江进入生活的广阔海洋的时候,仍然能不断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那么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必然会受益无穷。

奇妙的对联11

一、教学内容分析

对联是我国独特的艺术形式,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本课为人教版第一模块梳理探究单元第二课,作为第一模块的学习内容,可以很好地激发高一学生对文化文学的热爱,为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基础;探求活动课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喜爱这一类型的课程,感受到新课程教与学与过去的不同,从而改变自己的学习方式方法。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初中时已初步接触对联知识,中考有考对联,初中时对仗的基本知识已掌握,可不作为教学重点;但初中时对联多作为应试要求,对于对联的艺术性、趣味性、承载的文化没有专题的探究活动或未充分开展过有关对联的探究活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有望得到充分的调动。

三、设计思想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德国教师教育指南》),“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亚杰《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在教学中扣紧“奇妙”二字,以欣赏与对对子激励兴趣,以兴趣激励学生对对联的知识、文化的探究学习。

在教学中采用迁移教学法:教学循序渐进,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迁移的方法就是能较好的进行类比推理,沟通新旧事物之间的联系。

情境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课件、用教材内容、故乡文化底蕴、学校办学历程创设对联情境的办法,激发学生兴趣,感受对联艺术和文化。

作为梳理探究单元课程,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体现学生主体,提高学习兴趣,引发进一步自主探究的愿望。

四、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学精华之一对联的兴趣。

2.掌握对联知识,学习拟写对联。

3.通过拟写对联,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对联的特点、对联的分类、辨对联、、赏对联、作对联。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赏与对。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用四川才子杨慎的故事导入

杨升庵巧对县令

杨慎,字升庵。明代文学家,四川新都人。他五六岁时,就很勤奋聪颖,在他的家乡流传着“娃娃堰”的故事。

有一回,他在家乡的一个堰塘里洗澡。县令恰巧路过堰边,见杨升庵并不回避,顿时火冒三丈,本想派人打他一顿板子,可杨升庵拒不上岸。县令没办法,便叫跟班把他的衣裳裤子挂在路边的古树上,说:“我出副对联----‘千年古树为衣架’,你若是对得好,便还你衣裤。”

县令话音刚落,杨升庵便在堰塘里信口对出:“万里长江作澡盆。”县令一听,便让人从树上取下衣裤,并请他到县衙做客。

从此,杨升庵便得了“小神童”的称号,当地的人们也把他洗澡的堰,取名为“娃娃堰”。

你喜欢这副对联吗?为什么?

(二)用古诗文中的对联引导学生归纳对联形式上的特点

1、千年古树为衣架,万里长江作澡盆。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3、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4、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5、四面河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三)检查课前预习

1.让学生集体讨论对联形式上的特点,然后检查学生课前对第七十七页对联常识的预习,让每组推举代表展示预习成果。

2.结合上面的例句,点评各组的展示情况,归纳对联的特点,重点抓住“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相当、平仄相对”。

(四)结合例句依照内容给对联分类,学生讨论后作答,教师明确:正对、反对、流水对。

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2、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3、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4、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5、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6、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7、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五)补充对联的三禁忌:合掌、同字、对开,举例说明。

(六)辨对联随堂反馈

请用箭头依照由上联到下联的顺序连接下列对联。

春山一路鸟空啼冬雪欲白千里草

锦江春色来天地芳草春来依旧绿

春回大地千峰秀芳树无人花自落

老梅到时自然红玉垒浮云变古今

春晖又红万朵花日暖神州万木荣

(七)让学生讨论后派出代表展示各组收集的佳联,并从形式和内容上鉴赏这些对联。教师先举例:

1.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凌霄汉;幽而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2.十口心思,思国思家思社稷;八目尚赏,赏风赏月赏秋香。(寸身言谢,谢天谢地谢君王)

3.寄情巴山,常忆北岩晨钟、戛云夕晖、白塔倒影;

遗爱州河,难忘南坝诗韵、通川书声、凤麓豪情。

朗朗书声,龙飞凤舞新天地;

淙淙水韵,桃红李白旧学堂。

雨去琴书润,

风来翰墨香。

(八)学生作随堂练习,讨论后展示。

1、门前碧水环绕

2、静聆雨润绿草

3、汉刘邦虚心纳佳计

4、国兴旺家兴旺国家兴旺

(九)南京名园“瞻园”中有一副对联,其下联的句序、语序有的被打乱,请根据所给出的上联对下联进行调整。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下联:红雨树边,小苑西回,一庭佳丽莺唤起,看池边绿树,此间有尧天舜日。

(十)小结今天的欣赏和对对活动,要大家明确:

(1)对联种类多样,艺术手法丰富;

(2)对联需创设情境和主题,不单纯是文字游戏;

(3)对联是中国独特的艺术瑰宝。

(十一)(课件放映)探究作业:

(1)上网阅读,探究更多的对联知识和奇联妙对。

(2)搜集整理达州可见的对联,从对联的种类、内容、作法、鉴赏等角度进行分析归纳。

(3)以学习、生活、社会、时政中的任意一个为话题,尝试写一幅对联。

七、教学反思

该教学设计在研究了课程特点、教学内容、课程资源、学生情况之后,以“激发学生对对联的兴趣”为目标,围绕目标设计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内容。先有课外的学习准备并以此导入课堂,按学生现有的认知规律,由学对的基本起步开始,参与一些对对活动,欣赏奇联妙对,了解对联艺术手法,感受对联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最后创设教学的亮点和活动的高潮,以本校景致和办学历程入对,让学生积极参与创设对联,欣赏与对联密切相关的书法艺术,安排了课外探究作业。

整个设计充分考虑:

(1)将课本作为课程资源之一,不局限于课本,而是主动创设,大胆创新,丰富教学内容。

(2)探求新课程“梳理探究”单元教学的'独特的、个性化的模式,让学生喜欢新课程。

(3)将三维目标融入教学全过程,体现过程的评价、发展的评价,充分调动学生参与、互动,在学的过程中体验中国文化艺术瑰宝对联的艺术性和文化性,学的过程就是一个愉快的、激发兴趣的、文化回归的、有利学生自主发展的、充满生命活力的过程。

(4)充分挖掘课程资源:课本的、本校的、地方的、执教者的、学生的、同事的。

(5)力求使学生转变对联是文字游戏,学对联是为了考试的观点,和老师一起体会对联的艺术手法与情境、主题是密切相关的,正因为这相关,才使对联具有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这样在情感态度上转变学生,让学生喜欢对联,喜欢中国文化和各种文学表现形式。

在实际教学中,课堂教学的景观很好地体现了设计的目的,学生积极参与,兴趣高涨,经历了一次身心愉悦的文化洗礼。尤为难得的是学生所对的对联答案,体现了一定的创造力,给予学生很大的创造空间,对教师也深有启发,体现了教学相长。同时也发现,对于这样的课程,教师的个人功底很重要,教学各个环节的串接、教师的启发引导、对学生答案的点评、教学时间的收放,课堂即时情况的调整都有赖于教师的功底,使课堂不局限于原有的设计,而又不偏离基本的设计框架,也因此促使教师增强终身学习的观念。

奇妙的对联12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对联的有关知识,如起源、特点、种类等。

2、学会拟写简单的对联。

3、了解对联的有关题型,基本上学会做。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对联常识的介绍;

2、难点:对联的练习。

三、教学对象:高中一年级

四、授课时间:2个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先给学生看电影《唐伯虎点秋香》的片段

一乡二里共三父子不识四书五经竟敢教唆七八九子十分大胆

十室九贫凑得八两七钱六分五厘四两尚且三心二意一等下流

莺莺燕燕翠翠红红处处融融恰恰 风风雨雨花花叶叶年年暮暮朝朝 十口心思,思君思国思社稷 八目尚赏,赏花赏月赏秋香

师生共同分析对联妙处,导入新课。

(二)、教学目标展示:今天我们要学习:

1、对联起源

2、对联特点

3、学对歌诀

4、对联种类

(三)、讲析目标:

1、对联起源:要求筛选出要点:

对联是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它始于五代,盛于明清,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所谓桃符,即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和“郁垒”的名字,分别书写在两块桃木板上,悬挂于左右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持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于桃木板上。据《宋史·蜀世家》记载,五代后蜀主孟昶“每岁除,命学士为词,题桃符,置寝门左右。末年(公元九*年),学士幸寅逊撰词,昶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副春联。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王安石诗中“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就是当时盛况的真实写照。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

2、对联特点:

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二、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三、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四、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

举例: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学对歌诀:天文 天对地,地对天。日月对山川。祥云对瑞雪,暮雨对朝烟。北斗七星三四点,南山万户十千年。 地理 溪对谷,水对山。峻岭对狂澜。柳堤对花苑,洞壑对峰峦。舟横清浅水村晚,路入翠微山寺寒。

时令 朝对暮,夏对春。五戊对三更。重阳对七夕,冬至对秋分。三百枯棋消永昼,十千美酒赏芳辰 。

国号 今对古,汉对唐。五帝对三皇。三国分吴魏,六朝有宋梁。虞夏商周为四代,禹汤文武是三王。

食馔 茶对酒,饭对羹。美酿对香粳。炮羊对脍鲤,煮笋对餐英。雪夜烹茶真韵事,春初煎韭见交情。

4、对联种类:按内容分:春联,寿联,婚联,挽联,名胜联,书画联,行业联,其它联等。

按形式分: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等 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

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

(四)、学生自主提出探究问题

1、关于对联的小故事还有哪些?

2、对联有哪些特点?

3、如何撰写对联?

4、人们为什么要写对联?

5、对联和书法之间有什么联系?

6、对某一类对联感兴趣

(五)合作与交流:小组讨论,确定探究方向 确定探究专题; 阐明选题缘由; 介绍组内分工; 说明展示方式。 (六)、实战演练:

1、请为下列上联对下联:

冬去山明水秀 爆竹一声除旧岁 春风轻拂千山绿 校园美丽春来早

2、找出诗中的对偶句

?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3、请说说下列对联中涉及什么人? 草 堂 留 后 世 诗圣 著 千 秋(杜甫)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 刺贪刺虐,入木三分(蒲松龄) 四面湖山归眼底 万家忧乐到心头(范仲淹) 鬼狐有性格 笑骂成文章。 (蒲松龄)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项羽、越王勾践)。 成大事以小心,一生谨慎;仰宗臣之遗像,万古清高。 (诸葛亮) 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 (李白) 功在朝廷,原不分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须辨襄阳南阳。 (诸葛亮) 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

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李清照)

4、请找出下面的上下联,并说说写的是谁。 数点梅花亡国恨

鸿门斗碎霸图空

志见出师表 平沙无处可招魂 好为梁父吟

鹿野舟沉王业兆

三分明月故臣心

盛唐诗酒无双士

青冢有情犹识路

青莲文苑第一家 一门父子三词客 千古文章四大家

答案:志见出师表,好为梁父吟。 (诸葛亮 ) 盛唐诗酒无双士,青莲文苑第一家。 (李 白) 青冢有情犹识路,平沙无处可招魂。 (王昭君) 数点梅花亡国恨,三分明月故臣心。 (史可法)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三苏”和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轼四位散文家)

鹿野舟沉王业兆,鸿门斗碎霸图空。 (项 羽)

5、南京名园瞻园中有一副对联,其下联的句序、结构已被打乱,请根据所给的上联调整下联。

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下联:(已被打乱)红雨树边 小苑西回

一庭佳丽莺唤起 看池边绿树 此间有尧天舜日

答案:小苑西回,莺唤起一庭佳丽,看池边绿树,树边红雨,此间有尧天日。

6、去年中考题

一辆公交车上写着这样的一条标语:“绿色车厢,情系乘客。”你能根据对偶的要求,把它改写得更好一些吗?(可以调换或增加词语,原意也可以略加改动。) 如:绿色车厢,文明乘客。

7、位于东海之滨的宁波人杰地灵,人才辈出,这是我们宁波人的骄傲.请根据《情系上林湖》,《为奴隶的母亲》,《舜水风范 长留东瀛》三篇文章所写的人、事拟写相应的下联或上联。

上联:范尧卿力保天一阁

下联:_________ 上联:________

下联:童第周效实创奇迹 余秋雨情系上林湖 朱舜水东瀛留(存)风范 赵平复怒抨旧习俗 (七)作业:课外对联题

有些成语,在意思上迥然不同或相似,在结构上互为对偶,成为十分有趣的四字对,同学们不妨尝试练习。

精卫填海

狗仗人势

弃暗投明

指鹿为马

绰绰有余

目无全书

雪上加霜

雪中送炭

独占鳌头

趾高气扬

顺水推舟

偷梁换柱

削足适履

腹背受敌

(八)、信息反馈:通过不同的途径获得反馈信息,以便改进提高教学绩效。

奇妙的对联13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奇妙的对联》这一课选自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高中语文必修一“梳理探究”模块中的一个专题,这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突出亮点,它主张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探究发现祖国文化的精髓,并在对对联的学习过程中提高对语言文字的驾驭能力和应用能力,从而能够尝试去继承和发扬这一传统文化。

对联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品种,也是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对对联不仅仅是文字和思维游戏,他也是文学创作的一种,是汉字奇妙的外在体现,更是中国人思维灵性的彰显。因此在教学这一专题时,就不能只注重对联知识,虽然中考、高考语文卷中,都出现了对联题目。所以本课在设计时就把三维目标充分融入教学过程,体现过程的评价、发展的评价,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互动,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过程中体验中国文化艺术瑰宝——对联的艺术性和文化性,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愉快的、激发兴趣的、文化回归的、有利学生自主发展的、充满生命活力的过程。在情感态度上,让学生喜欢对联,喜欢中国文化和各种文学表现形式。

为了让学生经历一次身心愉悦的文化洗礼,这堂课综合考虑了如下因素:

围绕学科特点,立足教材,把握要点,突出语文性,

2.符合学生实际,因势利导,激发兴趣,增加趣味性,

3.联系社会实际,灵活选择,注重实用性,

4.突出过程与方法,注重基础,增强探究性,

5.增加文化含量,丰富思辨性。基于以上五个因素,我对本专题做了分四步走的设计:第一步,了解对联:通过一些简单的对联,让学生归结出对联的基本特征,如字数相等,词性相对,平仄相合,内容相关等,从演绎到归纳,从感性认识到理论升华,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第二步:欣赏对联,通过欣赏学生和教师搜集的奇联妙对,体会不同种类对联的创造方式,真正体会对联的奇妙特征,以兴趣激励学生对对联文化的探究学习,同事能积累一些脍炙人口的名联,每一个奇妙的对联背后都有一个不平凡的故事。第三步:评改对联,这实际上是对对联特点的深化过程。通过辨析和修改对联,完成对对联基本知识的再认识,并为创作对联做好铺垫。第四步,拟写对联,也就是对对子,学生可以充分发散思维,自主表达自己的观点,在对对联的过程中,倾听别人的不同观点,提高自己与别人的交流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多元化创作思维和应用语言的能力,实现个别化学习和协作学习的'和谐统一。在对对联的过程中,兼顾对联的基本准则,把辩证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有机结合在一起。最后,鼓励学生将自己创作的对联用毛笔写出来,即使是不会写毛笔字的同学,也可以尝试一下。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通过这个环节,对联的各个步骤,才算圆满完成。使学生对对联有了系统的认知和感悟。

反思本节课和学生共同学习奇妙的对联,最深刻的体会就是要时刻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分析、探究、鉴赏中找出对联的规律,领会其特征和内涵,并且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有了主动探究的积极性才能体会对联的奇妙,只有举一反三才能主动去挖掘和探索祖国传统文化的瑰宝。用所学知识走出课堂,走向对联生长的沃土,去领略它那美妙的风光和乐趣。教是为了不教,“如果学生在自己生命的航船驶出学校这条大江进入生活的广阔海洋的时候,仍然能不断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那么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必然会受益无穷。”为了这个目标,我将继续努力!

奇妙的对联14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对联的知识,掌握对联的特点。

2、鉴赏对联,感受语音魅力,提高审美能力。

3、尝试对对子。

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对联常识,如对联的历史,平仄,对仗等基本常识。

2、尝试对对子。

教具:多媒体课时:

1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

视频导入:唐伯虎点秋香相关片段。

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长河中一颗璀璨的珍珠,它既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品,又是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对联,走进中国的.传统文化,去领略一下对联带给我们的独特魅力。

(投影:奇妙的对联)

本节课我们将达成如下学习目标:(投影)

1、了解有关对联的知识,掌握对联特点。

2、鉴赏对联,感受语言魅力,提高审美能力。

3、尝试对对子。

二、讲解第一知识模块:认识对联

检查预习:学生快速筛选课文信息,概括出对联的特征。结合同学们的发言,我们可以发现,对联对联,顾名思义,既要“对”,有要“联”,对联有如下特点和要求:(投影:对联的特点和要求)

“对”

对仗工整:字数、词性、结构相同;平仄相对;仄起平收

“联”

内容相关。示例对联,感受对联的特点。

三、讲解第二知识模块:鉴赏对联

下面我们共同欣赏几副对联。请同学们朗读几遍。(投影:出示如下几副对联)

通过从上我们可以看出,中国优秀的对联以其语言之奇、手法之妙和意蕴之美,如同奇花异草,装饰着我们的文化大观园,希望同学们在课余时间多多采撷。学生通过朗读再感受一下对联的魅力。

1、数字联

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内多一个春秋

2、同音异字联

饥鸡盗稻童筒打暑鼠凉梁客咳惊

3、拆字联鸿为江边鸟蚕为天下虫

学生分享自己找的趣联。

四、讲解第三知识模块:试对对联

【过渡】其实对于对联,我们要想深入的鉴赏其神韵,还要亲自去对对联。你们看,对联竟然有如此大的魔力,那么我们没有理由不好好的学习一下对对子。(投影《声律启蒙》)《声律启蒙》节选: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天对地,雨对风。大路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

春对夏,秋对冬,暮鼓对晨钟。观山对玩水,绿竹对苍松。

无对有,实对虚,作赋对观书。绿窗对朱户,宝马对香车。)

到底如何对?古人有提示。《声律启蒙》我们齐读一下。同学们再大声朗读两遍。

下面,我们就来对对子。看一下谁反应快,对得好。

先来点简单的。(投影)

1、补对联;

某餐馆门口贴着一副对联,上联是:“,弃之可惜”;下联是:“杯中酒,口口都香甜,量力而行”。(用李绅《悯农》中的有关语句填入上联)

2、改对联;

把下列句子中的画线部分改写成一副对联,用来作“画卷”的修饰语。

中国人民在这奔腾不羁的长江边,展开了一幅把五千里长江斩断,把三峡无数山峰锁住的神奇画卷。

3、写对联。

同学们反应很快,那我们来点难的。(投影)接下来,我们看看这几个句子:上联:华夏儿女文武双全建伟业下联:炎黄子孙德才兼备展宏图(老师明确答案。)

结束语:同学们,珠联妙对,万古犹传风雅趣,珍语佳句,千年仍飘翰墨香。今天,我们了解了对联的特点,初步领略了对联的独特魅力,当然,它中所蕴含的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还需要同学们继续挖掘并传承和发扬。

五、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略)

以对联形式勉励学生珍惜学习生活

不苦不累,高中没味;不拼不搏,人生白活才思敏捷数理化游刃有余出口成章政史地无所不知

六、布置作业

1、完成课外提升练习题

2、请每位同学围绕“对联”这一主题,办期手抄报,要求图文并茂、内容丰富。

3、(选做)感兴趣的同学,可就对联展开一次研究性学习,题目自定,形成书面形式。)研究性学习参考题目:趣联摭谈对联里的修辞春联

奇妙的对联15

学习目标:

1、了解对联所承载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2、积累有关对联知识,重点积累平仄、对仗知识。

3、学习欣赏对联,重点积累一些名联。

4、尝试对对联。

学习重点、难点:

1、掌握对联常识,如对联的历史,平仄,对仗等基本常识。

2、尝试对对子。

模块一:“掀起你的盖头来”——走进对联

一、自主学习:(p77-78对联常识)

1、对联由,。

2、对仗的要求是。

3、对联讲究平仄。

4、 等

(请用“动词、形容词、副词、助词”填入前面各空,并补充完整)。

5、结构相当是指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等(请

用“动宾结构、并列结构、偏正结构”填入前面各空,并补充完整)。

6、平仄是就字的声调而言,在现代汉语中,平声包括两种,

仄声包括、两种。一般情况上联尾字为

声。以此判断上下联。

7.对联张贴时要按照传统的习惯,在左。

二.练习巩固

1.根据对联的特点,判断下列对联中的错误并改正。

(1)上:冬去春来千条杨柳迎风绿 下:冰消雪化万朵梅花扑鼻前

(2)上:荔枝龙眼木瓜,皆是岭南佳果 下:丹霞西樵鼎湖,全是广东名山

(3)上:爆竹声声旧风俗旧习惯随旧岁离去 下:春风习习新思想新气象伴新年

来到 (4 .)上:东风送暖大江南北春光好 下:春雨润物长城外百花香

2.“对联寻亲”。下面本是四副完整的对联,但是失散了,请你用线段把它们联

接起来,使之重新变得完整。

(1)心血勤浇栋梁材 A、山高自有人行路

(2)学海无涯勤可渡 B、点点轻舟腾巨浪

(3)水深不乏破浪舟 C、雨滋桃杏万户红

(4)风吹杨柳千门绿 D、书山有径志能攀

(5)阵阵渔歌卷春风 E、人梯巧搭登攀路

3.请你贴对联:春风放胆来梳柳 夜雨瞒人去润花 风调雨顺

4.按对联要求调整下联的顺序和结构。

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下联:红雨树边 小苑西回 一庭佳丽莺唤起 看池边绿树 此间有尧天舜

调整为:

模块二:读你千遍不厌倦——欣赏对联

对联大体可分为:春联,婚联,挽联,寿联,书画联,名胜联,行业联等 。

1.给下列对联归类,把相应的`序号填写在括号里。

①东风吹出千山绿,春雨洒来万象新 ( )

②死者长已矣,死而能伸民志伸国权,死犹不死!

生而为何乎?生而成为奴隶为牛马,生亦徒生! ( )

③远求海外珍藏本,快读人间未见书 ( )

④海枯石烂同心永结,地阔天高比翼齐飞 ( )

A、春联 B、婚联 C、挽联 D、行业联

2“苦心培桃李香满天下,无私育英才功在中华。”此为节日庆联,适用于___。

A、国庆节

B、教师节

C、劳动节

D、儿童节

3相传,清朝乾隆皇帝游览西湖时,在灵隐寺见到一位长寿老人,乾隆即兴制了

这么一副对联赠给老人: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 古稀双庆,内多一个春秋。

算一算这位老人多少岁( )

4.根据所给的对联猜所写之物,所写行业,所写之地,所写之人

(1)未出土时先有节 纵凌云处也虚心 ( )

(2)根从地底无人问 冠盖山巅有鹤飞 ( )

(3)藏古今学术 聚天地精华 ( )

(4)万千星斗心胸里 十二时辰手腕间 ( )

(5)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

(6)栏杆外滚滚波涛,任千古英雄,挽不住大江东去;

窗户间堂堂日月,尽四时凭眺,几曾见黄鹤西来。( )

(7)刚正不阿留得正气冲霄汉 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

(8)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 )

(9)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 当年呵壁,清湘应识九歌心。( )

5赏析对联

1、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东林书院

2、译著尚未成功,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呐喊;

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悼念鲁迅挽联

3、四面湖山归眼底,

万家忧乐到心头。——岳阳楼楹联

4、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林则徐自勉联

我喜欢 ,理由是:

模块三:“牛刀小试显身手”——撰写对联

1按照对联的知识对下面的对子。

水—— 草——

碧水—— 绿草——

碧水环绕—— 雨润绿草——

门前碧水环绕—— 静聆雨润绿草——

2.某餐馆门口贴着一副对联,上联是:“弃之可惜”;下联是:“杯中酒,口口都香甜,量力而行”。(用李绅的诗歌《悯农》

中的有关语句填入上联)

3.. 删改下面对联的下联,使之与上联对仗工整。上联:世事如棋,让一着不会

亏我。下联:心田好似大海,能够纳百川亦可容忍他人。 删改后的下联:( )

4.请以“欧阳修与百姓同乐”为上联,联系《岳阳楼记》一文,拟一个下联。

5.请为“国兴旺家兴旺国家兴旺“你写下联:

作业:

1.用对联形式为下列新闻拟一则标题。

新华社香港9月9日电 中国奥运金牌选手代表团9日结束了为期3天的

访港活动,他们在香港市民的欢送下离开香港,前往澳门访问。迎候在码头的数

百名澳门居民以鲜花、欢呼和激动的心情,热烈欢迎健儿的来访,澳门特区行政

长官何厚铧等到澳门外港码头迎接。

到澳门时,等候在那儿的人群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声。当刘翔、田亮、郭晶

晶等名星运动员走到近前时,人们争相拍照,闪光灯亮成一片,人们情不自禁地

欢呼,表达了与金牌健儿重逢的喜悦。

上联: 下联:

2.从学习,友情,做人,立志等方面任选一个角度辑一副对联。

上联: 下联:

4、内容相关。 上下联的意义要相互联系。

正对。上下联从两个角度、两个方面表现同一事理,表示相似、相关的关系,在内容上互相补充,互相衬托。 如: 6、平仄是就字的声调而言,在现代汉语中,平声包括 、 两种,仄声包括 、 两种。

【教师寄语】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出国留学
外语学习
寄语
广播稿
观后感
读后感
读书笔记
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