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传统节日 > 冬至节 > 节气里的村庄—冬至散文

节气里的村庄—冬至散文

   来源:学问馆    阅读: 2.21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冬至,十一月中,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

节气里的村庄—冬至散文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冬至在乡村是件大事情。

小时候在乡下常听奶奶讲:大冬大似年,小冬不值钱。冬至早晨,奶奶总会煮出一锅汤圆给家里人吃。这汤圆奶奶好几天前就开始准备了,先是扒出一笆斗新收的糯稻,倒在天井里晾晒一两个太阳后,马上安排家里人送到轧米厂进行碾轧,当她接过滚圆晶莹剔透的糯米时,赶紧拿出淘篓,用小碗量了几碗米下河淘洗,然后往水桶里一倒,加上水浸泡一两个时辰,待糯米吸足水后,她再用小碗将糯米从水中捞出,领上我们去村东首的磨房冲兑米粉。

这些天磨房里自然不会闲着,大家早已是按次序地候着。勤劳的奶奶此刻也不会闲着,赶紧蹲下身子围在碓边,和碓边的婶娘们一起筛起碓里的粉来。随着筛里的米粉越来越细,碓里的糯米越来越少,大家很欢喜地干着。

随着冬至这天的到来,家家户户都会飘出汤圆的香味。有时奶奶辛苦做出的汤圆也会讨得爷爷的骂。有个堂弟一直在游荡,早已到婚龄,家里感觉他就是高不成,低不就的主,全家人都为他着急。那年他正好是冬至回家,奶奶盛给他一碗汤圆,结果他吃出个单数,奶奶特别地开心,她摩挲着堂弟的头说:孩子,今年你肯定能相上对象了。在一旁的爷爷说,你发什么神经,你奶就会鬼神,莫听她瞎嚼道,孩子你自己把握!其实,堂弟早已相中一个,只不过没有明跟家里说而已。也就是在那年春节,他和对象一起回家过年了,喜得从来不沾酒的爷爷竟然喝了二两入肚不醉。

以后渐渐大了,读过“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的诗,知道汤圆就是团圆、圆满的意思。但奶奶还是忍不住给我说破了这吃汤圆的事。说,吃汤圆就是团圆、圆满的意思,也就是大家拧成一股绳的意思,就能办成任何事情。我问,如果不吃汤圆?奶奶叹口气说,那就麻大烦了,那就难过数九寒冬了。

数九寒冬,是民间谚语,是说从冬至开始,就真正地进入一年中最冷的寒冬了。也就是说冬天里,北风一起,天更加地寒冷起来,空气中似乎有穿透力,把天空萧杀得混混沉沉,虽然喜鹊还在没有树叶的枝头上咯咯地叫着,麻雀倦怠在屋檐下看着晶莹而透亮的排在窝前的冰挂。原本大地像被雪盖上一层厚厚的棉被,结果有些地方被往来的行人踩了无数遍,变成了灰褐色,再让冷硬的风一吹,结成冰苔,更加坚硬,寒冷一路走来,不听农人的招呼,像个玩皮的孩子,时不时地揣一把钻心的风往你怀里一塞,让你一下子冻得前心靠后背。

乡下的言辞有时真的很有风雅之意,于是这数九寒冬也有了诗般的开始,村巷里流传着“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尽杨花开!”冬至既是寒冷的开始,又是温暖亲情时分,怎么着品味,都是有极大的意思。细究着,如同看门前河里的冰、窗里的雾花、缩在袖里的手,以及奶奶逼吃汤圆的神情,你是越想越有味儿的,心中莫名其妙就感动了的温暖,忙忙碌碌快一年了,该是关心一下家人了,别到年底闭了眼睛一思量,倒像是什么也没做出哩。

其实,今年还是丰收得很,米缸里满是新米,屋檐下悬挂着腌鱼肉。刚挑完河工的男人一天喝上两顿自酿的大麦酒暖暖身子,一个寒冬下来至少要醉个几回。我也大概是从那时开始喝起酒来的,起初是爷爷先用了筷子头儿沾了酒让吮吸,见我没反应,接下来叔父们就大胆起来,竟然也给我斟了小半盅了,让吱儿一声喝进肚去,到底还是被酒呛得直流出鼻涕眼泪来,在场的人惹得奶奶一通骂,这通骂却骂出一屋的笑声来。

就这样,冬深了,寒潮一波接着一波,刺骨的寒风呼呼地在野地里四下奔跑。早已收割完毕的田野空荡荡的,冷冰冰的,没有一点儿热乎气,田野上行人不太多,只有麦子和油菜们在不声不响地休身养性。这时,“嗖”地一只慌里慌张的野兔从墒沟里窜出来,慌不择路,只顾朝前冲,以至渐渐变成一个点,消失在远方……

父亲把庄稼的秸秆堆在村前屋后,一垛挨着一垛,又把粒粒庄稼拾掇进家,每一粒都诚实饱满。然后他打量着这一切,心里生出满足和感激。他背叉着双手,走出村口,在一片麦绿中走走停停,偶尔发现冻僵的油菜,嘴里不住地念叨着。

行走在乡下,很喜欢看到这样的一幕幕乡村俗俗的景致。从刚一松驰下来的农人手掌里蹦了出来,勤劳的农人们仿佛被这个季节闷死,很快,他们又找到一份可以慰藉心际的事儿。一片片飞舞的纸钱灰,漫漫地漂浮在空中。此刻,农人们想到了亡灵,他们在天堂里是否也和活着的人一样,可以静心地享受这冬日里的清闲。此刻,无论是多么矜持的农人,脸上都写满了悲痛和怀念的神情,他们会在这阴晦的日子里,默默地悼念着那些亡灵。常日在家操劳家务的'老爷爷老奶奶们,迈着蹒跚的步履,丢下家里的琐事,不约而同地聚在一起,点上几柱清香,阿弥陀佛地祭拜了起来,仿佛要将世上一切存有恶之念的人,从这阿弥陀佛的祷念声中拯救出来。此刻,农人们无奈地将自身臃肿地裹起来,任凭冬日的雪儿在农人们裸露的脸上,狠狠地刻划几道印记,好让自己在皲裂的皮肤上记住冬日严寒。这时孩子的手被冻后就肿得跟发酵的面一样,又疼又痒,不能写字,有心的姐姐常为小弟弟们织棉手套或暖袖。庄上要数狗伙最有意思了,他是个惯宝儿,上有四个姐姐争着为他织手套,但一到这个时候,手依然像个馒头,现在他在苏南打工了,也不见冻疮了。

冬至这日就在人们虔诚的祈祷声和三叩九拜中漫随袅袅烟灰缥缈而去,不留下一点痕迹,而寒冷却在大地上潜伏下来,撵都撵不走。其实冬日已到了很多日子了,只不过它偷偷地掩藏在往日的晨雾寒露里。

乡谚说:亲鱼越冬深处扎,塘底深坑集中点。爷爷早已把门前屋后的树修剪了一遍,再从草垛上拖来新收的穰草,往船上一搬,奶奶把船儿往永东河边上一靠,他们知道这儿水深,又是朝阳的地方,撒些穰草,给鱼儿暖暖身子,布些树枝给那些捕鱼的造成些麻烦,好到了腊月底就是满仓的鲫鱼、黑鱼。又是一捆穰草抛撒下河时,奶奶发现有一把草中还有几粒稻穗,她又唠叨起来:明年再不能要你那粗心的孙子帮忙脱粒了,瞧瞧,收一半损一半……

无力的阳光渐渐西下了,农人们只好耐心地蕴藏起自己的性子,待到春天来临之际,再从这冬日的阴晦里挣脱出来,精神抖擞地去迎接一个崭新的天地。

夜深了,冻醒的喜鹊在活动筋骨时,翅尖儿碰响了巢边一串风干的楝树果,弄得满院子格噔的声响,憋了许久的男人起身准备去茅房撒泡尿,一推门,飕飕的小北风扑面一个激灵;仰起头,呵,好大一个圆月亮,正在沉静冷澈的天井上不眨眼地瞅着,羡慕着农人的老婆孩子热炕头滋味,也许一家人团圆在一起比什么都会好。

元旦
腊八节
除夕
春节
新年
祭灶节
情人节
元宵节